前几天就收到邀请要去听樊登老师的演讲,早上上完课就赶紧坐车往回赶,12点下课从文化艺术中心到会展,中途还吃了一碗酸笋面,在1点前准时入场。也正是这碗酸笋面让我提前退场,搞得我胃酸胃痛,听到一半就先撤了,在家依靠直播把剩下的演讲听完了。
一开始樊登老师从生活的小事入手来讲人为什么要读书?因为读书是一件对自己本身很有用的事,是真的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的。老师举了几个例子,其中有个让我想到了微博上曾经很火的段子,同时看到一片美丽的风景,晚霞绚丽,没读书的人脱口而出就是卧槽,这么好看,而读过书的人会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确实,很多人都会有过这样子的体会,读书让人神清气爽,能用更多角度去思考看待每个问题,而不是别人稍微说一句不好听,你就觉得这生活十分不美好。
谈到当代当代家庭教育时,樊登老师给出了需要植入孩子心中的三行代码。
一:心中要有爱,在孩子做对事情的时候,用爱来解决,有爱才有价值。
爱可以让孩子察觉别人的困难,理解别人的需要,这样孩子才会变得宽容而富有同情心。有人说,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产生的是满足,往外掏,产生的是成就感。
心中有爱的孩子,是自信而乐观的。因为他爱自己,所以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因为他爱自己,所以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的妈妈说,如果上帝要让人平等,他就应该给所有人都戴上脚箍。
阿甘心中有爱,接纳了自己的不完美,所以他努力奔跑,跑进了橄榄球场,跑进了大学,成为了国家英雄,结识了美国的名人,成为了百万富翁,抱得了美人归,拥有了小阿甘……
在孩子犯错的同时要允许他们的错误产生,然后借机告诉他们新的道理,而非打骂孩子,中国父母就擅长的就是不管大事小事都一律骂孩子。在教育孩子最好的时机就是他们在做对的事的时候,爱用来解决,有爱才有价值。
二、我们需要终身成长思维模式
什么是终身成长的心态?有两种心态可以选择,一种是成长型心态,一种是固定型心态。
固定型心态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总是和他人做比较,每天都在担心自己输给别人,固定心态的人永远在做证明自己的事。好比我之前说过的一个例子,有个同学和我说:肖宁看你微商做的风生水起,要我就做不好?事实上这个同学是真的做不好么?不是的,他只是在努力的逃避,害怕失败,规避挑战,痛恨变化。
而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做事不易放弃,更能从做事过程中享受到乐趣,更容易寻求帮助,复原力(碰到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重大压力能很快调整恢复)更强,很快就能从失败中爬起来,不断地提高自己,潜力巨大。
那么在孩子教育问题上要从小培养他们终身成长的思维模式,不要过分去强调天赋的重要性,而应注重孩子在做某件事的过程与动机。我也同时在思考曾经教过的孩子们出现问题,都能在和家长接触的过程发现。孩子是在复制父母的行为模式,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深的影响孩子的成长。
思维决定行动,行动决定命运。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乐观、自信,更容易走向成功。成长型思维是可以教育和培养的,正如卡罗尔·德韦克教授TED演讲,「"The Power of Believing that You Can Improve"(相信自己可以变得更好的力量)」。
肖宁宁/ning1204/201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