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书看的少了,我总是把原因归于忙着学习英语没有时间看书了。因为《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啊!
其实,我知道,是我给自己找的一个借口。
大概我看书遇到了很多困惑,想逃避了:看的很慢,看完即忘。
深得我心的流水式阅读法
我常常每页都读,假如没有从头读到尾我就感觉这本书没读完,会有一种自责感。这就是念书的时候养成的习惯啊!可有时候一想,我要的貌似是“读完”这个动作,并不见得我真能收获的更多。想起之前参加猫叔的三篇读书笔记的征文比赛经历,那时因为时间有限,必须快速地把书看完一遍,然后回头找重点。
反而,效果和慢读书大差不差,甚至因为动手写了能记住更多。
也许,很多书更适合采取这种快速、不间断的流水式呀!
环境制造法助你养成多读习惯
其实我是喜欢读书的,非常享受被书本熏陶的感觉。可常常,我读了一会之后,会情不自禁地摸手机。你知道,这一摸基本就不会放下了。
所以,我现在给自己制定的方法就是关机!播放英语语音课程的时候我也是开启免打扰模式,这样才能从心底里划清和手机的“界限”,身与心才能更好地投入。
其次,以前我不注重将看书时间固定,通常是想什么时间看什么时间看,这样的坏处就是,哪天懒癌犯了,就一直不想看。阿和老师在他的学习力课程中也提到过:将学习时间固定化。
这点其实很重要,它更有利于深入学习。
最后,让自己的身体养成读书的习惯。比如,搭配固定的场所、固定的情景,甚至固定的座椅都可以。要让你一接触到这些东西就想到读书。
读书也讲究呼吸相辅,这样才能更好理解
“不要犯那种只有理想而不去做实事的愚蠢错误。”
所有眼高手低的人都不会有大的成就,读书也是。上学的时候很多人背课文都有这样一种感觉:书翻开的时候,感觉大致都能背下来,一旦合上书,两句话之后就不知道后面是什么了。
这是因为你并没有完全吃透。读书也是,所谓“教就是最好的学”强调的就是输出的重要性。但并不是要求我们每本书都必须写几万字的笔记才行,你只需要做到:
一行采集,一行精华,一行评论。
采集书中具有魅力的片段,再找出最钟爱的一行精华,写下触动我们的原因。这样,当你以后回顾笔记时,仍然能够找回读这本书时的心情、感受和心得。
这三个方法很简单、很靠谱,操作性也很强。明天我会尝试着贯彻到读书的过程中,希望对你也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