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村上春树创造的一个词,“小确幸”,指微小而确实的幸福,持续时间3秒钟到一整天不等。村上列举过好多他的“小确幸”:一边听勃拉姆斯的室内乐,一边凝视秋日午后的阳光在白色的纸糊拉窗上描绘树叶的影子;在鳗鱼餐馆等鳗鱼端来时间里独自喝着啤酒看杂志;闻刚买回来的“布鲁斯兄弟”棉质衬衫的气味和体味它的手感……在我看来,所谓的“小确幸”,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待生活的一种仪式感,认真有趣的态度对待生活里看似无趣的小事,体悟到生活本质中小小的不易被发掘的乐趣。
生活中的仪式感是什么?是即便一个人时,也要学会爱自己对自己的生活负责,是不懈怠,不放松,不懒惰。一束鲜花,品一杯美酒,做一顿香甜可口的饭菜犒劳自己。一个会爱自己的人,才有能力爱别人。
真正的仪式感,并不是做给任何人看的,也不是让任何人满意,任何人点赞,而是你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兴趣爱好是你想要的,只有认真做自己的人,才能拥有真正生活的仪式感。
有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不分大小高低贵贱。人的内心有一份热爱,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一丝安慰和放松。对自己的工作保持一种热忱,即便周围的同事敷衍了事,你也要坚守信念。对不知道和含糊不清的事儿,懂得探索和求知。
吹灭读书灯,满身都是月。阅读,就是一种享受。
刻薄的毛姆大叔曾说:“(阅读)既不能帮你获得学位,也不能助你谋生糊口;不能教会你驾船,也不能告诉你如何发动一辆故障的汽车。但它们将使你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圆满而快乐,如果你们真能享受这些书的话。”
特别是生活在繁忙的都市,有时间和精力去博览群书的人少之又少,除非是与自己直接有关的书籍。
但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读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的浩瀚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读懂了十来本书,却不失为知识分子;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始终是“知道分子”。
当然,不阅读的人自然没有这些困扰,他们可以很自信地说:原来那么多书都不用读!
古人将读书视为生活的一部分,读书前需焚香沐浴,一系列准备工作完成后,才凝神敛气地坐下来开始享受这一时刻。这种恭谨的态度,来自于某种仪式。
实际上,任何一种与生活相关的仪式,都源于对生活品质的细致提炼。奥黛丽·赫本的经典影片《蒂凡尼的早餐》里,霍莉穿着黑色小礼服,戴着假珠宝,在蒂凡尼精美的橱窗前,慢慢地将早餐吃完,面包与热咖啡,宛若盛宴。这诗意的仪式感,让苍白的生活光华熠熠,映照着霍莉心中美好的向往。
“读书是一件充满仪式感的事情。每天,我会先挑选出自己最想读的三本书,然后洗手,点一根檀香,放一段古琴曲,泡一杯好茶,这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通常,汪涵还会在一旁放上纸笔,每有心得,便随手记录下来。
一件事情,一旦赋予它仪式感,就会形成一种心理暗示,潜意识中会提醒自己不要懈怠,认真对待、细致完成。
阅读中的“仪式”并不宏大,鲁迅先生阅读前的仪式,就是洗手。有些人会将从始至终干净如初的页面作为一种仪式;与其相反,有些人则必须要在阅读过程中做标注。这两种不可调和的“仪式”没有好坏之分,都会给自己带来某种愉悦和期待。
仪式感,其实是一个人对生活认真,尊重,敬畏和热爱的一种态度。它是不辜负生命,不辜负自己,不辜负每一个鲜花盛开,岁月静好的日子,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节选自LCA
乔布斯箴言:听从内心,专注和简单。
晚年乔布斯在一次演讲中:
1)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
2)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