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说攻击性是人的本能。温尼科特说一个没有攻击性的人是没有生命力的人。一个没有攻击性的人也是一个没趣的人。这些是心理学上受到普遍认可的看法。
对于攻击性,我一直会有反思,而且还专门了报了有关攻击性的课程,希望自己变得强大一些。但是大多数时候仍然停留在大脑中知道,行为上做不到的阶段。
我还有很多的自我攻击行为,别人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却根本没有受到任何损伤,反而把自己气的不行。对此我进行觉察和改变。
参加团体的时候,有一次老师建议我学习杨畅,直接表达情绪。我觉得老师讲得很有道理,但是我还是表达不出来,我不知道原因在哪里。直到昨天早上我被高气哭了,哭过之后,我才知道自己难过了,为什么难过呢?是因为生气,只生气但是还不知道怎么表达,所以难过。觉察的过程和情绪发展的过程刚好是相反的。
发生过程是这样的:我发的信息被另外一个人看到,这件事情让我觉得不被尊重,我很愤怒,我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愤怒,不知道向谁表达我的愤怒,愤怒不能流畅的表达,所以我变得悲伤,悲伤的情绪让我联想起很多类似的悲伤事件,所以我变得更悲伤,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但是在能感知的范围之内,我当时感受不到不被尊重的感觉,感受不到自己的愤怒,我能够感受到的仅仅是过后的悲伤。愤怒被悲伤紧紧的包裹起来。如果不用心看的话,根本看不到愤怒。既然看不到愤怒,又怎么能去表达愤怒呢?这次我之所以不能很好的表达攻击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也是一直不能很好表达攻击的原因是——在事情发生时,我感受不到自己的愤怒。
当愤怒的事情发生时,我不能直面愤怒,我习惯性的第一反应是,“这个事儿没关系”,“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我用类似理智化的方式把愤怒情绪给压抑下去,不去感受愤怒,整个人处于麻木迟钝的状态。但是愤怒情绪并没有因此而消失,等过一段时间之后,情绪会慢慢的蔓延上来,打扮成悲伤的模样,让我哭泣。
记得有个朋友曾经说过我感觉迟钝。我当时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讲。现在我回想的话,我想可能就是对即时发生的情绪缺少觉察,对他人的情绪变化缺少觉察,对别人投递的情绪缺少觉察。总是用一种逃跑的,隔离的姿态处理自己的情绪,把自己的愤怒情绪压抑下去。
对我来说直面愤怒还以攻击,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最起码我要打破自己作为老好人的面具,变得坏一点,再坏一点。在最初学习表达攻击的时候,允许自己张牙舞爪,允许自己的失态,所有的学习必须经过最初的拙笨才能走向成熟。
然后对发生过的事情进行一下回放,感受一下自己当时的情绪,不怕去面对,增强自己对愤怒情绪的感受力。对当下的情绪进行觉察,有愤怒情绪的时候,及时的表达出来。而不是累积累积,直到自己承受不了的时候再一并爆发,把自己置于一种被动的状态。
做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做一个带刺的人,做一个不好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