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同学聊天,提起她老公,说:经常和她作对,明明他的做法不对,却偏偏不听她的合理化建议,而照他的想法一意孤行,事情也真的像她预料的那样,被搞砸了。惹得她很生气:“你要是当初听我的,就不会搞砸了。”对方一点都不领情,好像宁可搞砸也不会听你的!听起来是挺让人生气的,同学说:“他为什么这么固执,为什么对的他也不听”,是他不知道对错吗?我想:绝对不是!
我自己的生活里也一样充满了这些无解的问题,比如提醒老公回家里换鞋,别把烟灰弹地上,遛狗回来先擦擦狗爪,这些似乎都是对的,但我老公就是不听,我行我素,搞得我很受挫。我也在想:他里面那个倔强任性的小男孩到底在维护什么呢?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他就偏偏不愿意接受呢?他在争什么?在坚持什么?
有些事情经不起推敲,难道你的就是绝对正确,他的就是绝对错误吗?答案是:未必!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价值观不同,评判标准也会不同,如果站在对方的角度,体会他的心情,估计他的感受应该和我们一样,他会觉得他是“对的”,他提的建议也常常被否决。我们各自记住的都是受挫的负面体验。
记得我老公就说过:你好像总在和我争输赢?难道你都对?你是神就不会错?
当时我一脸愕然,平心而论,我真的从来没有要和他争什么的想法:“没有啊,我真的没有。”在我的意识层面真的没有和他争什么,感觉被冤枉,被冠以“莫须有的罪名”很委屈。因为,老公一向强势,我就是受伤的小猫咪。但我相信他的感受是真实的,也许,他一直都在和我争“输赢”,把我当成他的“假想敌”对待,然后把他的“心理感觉”投射给我,我中招后,就越来越像他的“敌人”,不断地配合着他进入他的人生剧本。也或许,我的潜意识层面在被动的攻击,在和他论对错,争输赢。只是没有进入我的意识里我没有觉察而已。
真相是什么呢?
我们在争什么呢,对错输赢背后,实际上是在争权利:是一场到底要听谁的权力斗争!
争对错——如果我是对的,就不用承担责任,不会受到惩罚。如果是错的,就要承担后果,接受惩罚。原来对错背后是深深的恐惧,怕做错,怕被指责。小时候做错事情被家长训斥,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取笑被孤立——这一切形成了灾难化思维,因此学会了“凡事正确,凡事讲理”,这也成了我们的立足之本,内化成我们的道德观念,社会准则,就可以站在道德高位评判别人,而自己可以免于追责。
听谁的——如果听了你的,就说明我不如你——我能力不行——我是没用的,相当于我就是废物,是没有价值的。所以我不能听你的,我即便错了,但我的主权还在我的手里。
原来这些小事背后是“关乎生死”的生死之战,难怪这么执着放不下。
但是,小时候形成的这些观念就是真理吗?是事实吗,承认自己“不对”有那么可怕吗?对错是非,输和赢真的那么重要吗?也许小时候这些“观念”曾经帮助我们躲过很多困难,曾经保护过我们。但是现在却成了“阻碍”我们发展的瓶颈,成了我们的“盔甲”,为了保护我们不受伤,但同时也桎梏了我们的“生命力”,成了一种僵化的“防御方式”,因为遵循的是必须“对”,“赢”才有价值的原则,就失去了灵活性和弹性,成了刻板的工具,特别是在亲密关系中,不但保护不了关系反而破坏关系。在职场也会给自己很多“设限”,在团队里面也容易被孤立,无法长久与人合作配合,失去很多机会,成为“怀才不遇”坐冷板凳的人。
然而,现实生活里,这些固着的观念,争对错,论输赢,你应该这样,你应该那样……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模式,让我们离自己想要的目标越来越远,我清晰的看到我自己,以及我周围的人,抱着自己“扭曲的观念”,坚信是自己的人生信条,是不可动摇的真理。掉进“对错输赢”的深坑里,周而复始的重复,从而和自己想要的“幸福快乐”背道而驰。
在家里争对错,搞得亲密关系紧张,就是所有人都说你是对的,对方是错的,与你的家庭幸福没有一点益处,反而还有坏处。婚姻里没有输赢,要么都输要么都赢。家不是讲对错的地方,家是讲爱的地方,有了爱,一切都是对的。即便对方是错的你是对的,他把事情搞砸了,这个时候如果你愿意无条件的接纳他,用慈悲心体谅他,允许他犯错,允许他做自己,相信你的允许会让他做事越来越正确。
如果以“我是对的”做出发点,想要达到“我想要的”效果,会因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而带来完全不同的人生结果。对错不重要,感觉才重要,输赢不重要,关系才重要,不争是非,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有一句话说:不讲道理是一个缺点,只知讲理则是一个盲点,家庭生活靠理不如靠情。
也许这些道理明白了,但离做到还有很远的距离,需要不断觉察自己,疗愈自己,提高自己的价值感,安全感,成长自己,让自己人格越来越健全,内在越来越有力量,才会做到心中有爱,彼此顾念,寻求双赢。
前几天看到一个故事,是孔子和他的学生颜回之间发生的事情:
颜回爱学习,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一天,颜回去街上办事,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他上前一问,才知道是买布的跟卖布的发生了纠纷。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施一礼说:“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 ,怎么会是二十三呢? 是你算错了, 不要吵啦。”买布的仍不服气,指着颜回的鼻子说:“谁请你出来评理的?你算老几?要评理只有找孔夫子,错与不错只有他说了算!走,咱找他评理去!”颜回说:“好。孔夫子若评你错了,怎么办?”买布的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头。你错了呢?” 颜回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冠”。二人打着赌,找到了孔子。孔子问明了情况,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哪!颜回,你输啦,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
颜回从来不跟老师斗嘴。听孔子评他错了,就老老实实摘下帽子,交给了买布的。那人接过帽子,得意地走了。
对孔子的评判,颜回表面上绝对服从,心里却想不通。他认为孔子已老糊涂。
孔子开导颜回说:“你想想我说三八二十三是对的,你输了,不过输个冠﹔我若说三八二十四是对的,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冠重要还是人命重要?”颜回恍然大悟,噗通跪在孔子面前,说:“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小非,学生还以为老师因年高而欠清醒呢,学生惭愧万分!”
大家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愿意接受和自己不同的想法和意见吗?当确信自己是对的时候,愿意放下自己的“对”吗?大家是怎样看待自己“对”的世界?3 x 8 = 23这个故事,对我们的人生有着什么样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