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的我,退休后发现山中的耕种生活,藏着不朽的自由

这是一个70后姐姐的碎碎念,喜欢读书写作,退休后闲靖少言,不慕荣利。退休后在梧桐院子的西坡上租了一分地,经常跟着先生“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在不断耕种、不断行走中,发现在山中万物生长的绿色世界里,藏着不朽的自由。

视觉在文章《73年的我,退休后发现:保持年轻态的秘诀是,坚持运动和终身学习》后面留言,过自己说了算的生活,对职业人来说,退休后更有可能。

我也曾是职场人,也非常理解“人在江湖,身不由已”的无奈,但我认为职场人也能够找到自己的主动性的。

这种主动性可以是工作上的主动,也可以是个人爱好的主动。我上班的时候在兹念兹,忙忙碌碌,却一直喜欢去做各种尝试,学游泳、打乒乓球,学网球,踢毽子,还曾经学轮滑,当然这些都没坚持下来。

唯一坚持下来的,就是经常写点啥,从学校的文学社,到济南信息港、到博客、QQ空间、简书、头条、断断续续,直到2024年6月注册了公众号,开启了一发不可收拾的边走边写的退休生活。

赏梅雪说,我闲着喜欢看蚂蚁上树。这种闲适的少年心境,这种不花半毛钱就能治愈自己的方式,值得我们所有的同龄人学习。

这几天时有雷雨,好几天没去梧桐院子的菜地了。今天早上五点,主动要求去菜地,几天不见十分想念。

古人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说靠近什么样的人,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天天跟种菜人在一起,喜欢去菜地很正常;自从写公众号,我也天天跟公众号写作人混在一起,他们有的是在职人,有的是退休人,有的写猫,有的写读书,有的写旅行,每个人的写作风格迥异,但是都藏着热爱。

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是我理想中“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的生活。

早上凉快,先生骑小电驴去菜地,我问,能带动我吗?说实话,刚开始我还是有点不安全感的,毕竟血肉之躯全然暴露。出小区门后,小风一吹,又觉得很爽,还挺快。

路上人少,十几分钟就到了。雨后的山坡,草木茂盛,绿意盎然,脚下是湿润的,天空是湛蓝的,飘着薄纱一样的浮云。

尽管是同一块菜地,但每一次来都感觉很新鲜,晨有朝霞 ,晚有夕阳,可能是山中特别的野趣况味吧!相看两不厌。

特别理解辛弃疾的那句,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自然万物都是本我的映照。

菜地里的地瓜已经开始爬秧,西葫芦苗最给力,小蒲扇似的叶子,秋黄瓜和地豆角也毫不逊色,争分夺秒地生长,还有小葱和生菜,个个都挺着小胸膛,接受着阳光雨露的恩赐。

虽然苗们都还小,但是已经有了希望的雏形了。

遗憾的是,韭菜一直没出苗,先生说,你看这两菜畦韭菜,咋都没出。我趴在菜地里,瞅见了两个小针尖,看来这个季节是真的不适合洒韭菜种。

听到山坡的上边还有种菜人,上去看看。一个姊妹和她的先生正在菜里捯饬,他们也是天天到菜地,先生也是个热爱种菜的人,早上不到五点到,下班后再到菜地来看看。

我说,您这菜地还楼上楼下呢!因为是坡地,她家的菜地就有两小块。她说,还电灯电话呢!

妥妥地同龄人,时代痕迹。

去参观一下人家的菜地,郁郁葱葱,到处都是随手可摘的新鲜蔬菜,我也盼着自家的菜园,能有收获。

在大自然中,顺着山坡继续走走,阳光透过枝桠洒下来,吾心安处是吾家。

野草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荫。清晨的露珠,打湿了裤脚和鞋子,我依然兴致不减,经常走的小路,已经被雨后的草丛淹没。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耕种人如此热爱?

其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确定性。生活中总有意外,也有很多不确实定性,而耕种叫人很踏实,种啥得啥,种啥自己说了算。

其二,山野里蓬勃旺盛的自然生命力,叫人觉得自己不再是仅仅拥有屋顶下那一方小小天地的个体,而是跟大自然融合共生的一部分,有无限的广袤和自由。

在这里收获的不仅是可以供养自己的蔬菜,还有自由的灵魂。

感谢您的阅读,我的文字是一如既往的陪伴,让我们一起把余生过得很诗意。

如果您也喜欢,请点小红心加持,让更多的人看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