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雪梅
星期六的下午一点半,第一节英语课就要上课了,一对儿母子走进学校,妈妈先进了教室,儿子在门口看了看教室,扭头就走。无奈,妈妈也只好跟儿子到了走廊。
儿子很气愤地抱怨:“为什么给我报的英语课,是和一二年级的小孩子在一起学?!我不学!”他马上就要上初二了,个头也高,而目前这个班的孩子大部分是四五年级的。
妈妈更生气:“你管人家是几年级的,你是来学英语的,不是来比年龄的。”
我一看,母子俩吵起来了,就赶紧把他俩邀请到一个空教室里,请他们坐下来谈一谈。
儿子坚持不进教室学习,我问他原因,他说:“我进去,肯定他们都看我,我可受不了,我不在这个班学,给我找一个初二年级的班。”
妈妈坚持让他在这个班,因为这个班学到《新概念英语》第一册139课,马上就可以学习二册了,程度最适合他。我也给他解释,在我校学习《新概念英语》,不是按照年级分班,是按照开始学习的时间算起的,有的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学习第一册,有的是从五年级开始学习第一册,所以一个班里有不同年龄的学生。
“那这个班里有没有初二的?”
“没有。”
“有没有初一的?”
“也没有。”
“那我就不学。”(潜台词是:这多么丢人,显得我谁的不如。)
妈妈怒气冲冲地坐着,一筹莫展。
我对妈妈说:“我们是不是也考虑一下他的心情,如果他敢于挑战,可以从二册的前半部分开始,那个班有初中生。”
妈妈也接受了这个建议,怀疑的口气问:“你能接受挑战,你能坚持学下来吗?”
儿子有点怒了,指着妈妈说:“你看看,又不信任我,你永远也不信任我。”
“让我怎么信任你,说了不算的事情太多了。”
“还说我,那你呢?你也有这样的情况吧。老师,你看我妈,好像永远是她说的对。”
母子俩进入了相互指责。
我赶快把话题拉回来,帮孩子介绍课程及同学情况,他同意上这个班了。我问了一下他语文和数学的成绩,也不算好。(我猜想,这个孩子一定爱玩儿游戏。)他妈妈说:“不用功学习,我让他每天列一个第二天的学习计划,就是不列,成绩怎么能好?他也知道要好好学习,就是十分钟热度,一转眼就忘记了,能学好才怪了。”
我建议,也不用天天列计划,周一到周五在学校,列好晚上和周六周日的时间安排就行了,比如说写完作业后,半小时玩游戏,半小时听音乐、读书等。
听到此,她妈妈说:“每天半小时?你问问他每天多长时间,一个小时能不能够?说好的时间,玩儿一会儿故意和我说两句话,就想拖延时间,趁我不注意就超时了。”
“你看我妈就不懂了,那说好的时间,正打在一局的一半,怎么能停下来?得打完这一局才行。你和我就是没有共同语言。”
“我怎么知道你一局要多长时间?有时候半小时,有时候一个小时都不够,能按照局计算时间吗?”
“每天我都是要把手机和派的收起来的,他为了打游戏,把派的的套子给我,自己留着派的,半夜2点47分打游戏,你说黑黢黢的屋子里,有蓝光,我能不知道吗?是不是抓住你两次?”
孩子不说话,我问他为什么喜欢打游戏,他说:“在游戏里都是打的杀的,很痛快,要不,他们老说我。”
“谁老说你?”我问。
“在学校挨老师说,回家她又说, 每天都没有好脸色。”
妈妈又大声起来:“为什么说你,上课你回头看表,老师叫你在教室后面罚站,你就不能不要看表?老师要求的,为什么做不到,不是一次两次了吧。”
“你看看我妈这态度,在学校老师说我,回到家中,你再说我,你还不是每天抱着个手机。”
又开始进入相互指责。
我问他:“你肯定是和朋友一起玩的游戏,一般都能打第一吗?”
“第二名。”他飞快地回答,显然非常笃定。
“老师,你说,如果我俩都犯错误,谁应该首先承认,并且改正?”(他开始寻求我的支援,这孩子还是有点儿小聪明的。)
“那你说呢?”
“我认为是大人。”
“我也同意你的观点,因为在大人和孩子之间,毕竟是大人占据主动而且关键的位置。”
“妈妈,你看吧,你总是说我错,你都没错,有时候我在房间大声喊叫,希望你来安慰我一下,你就不来。”(找出他妈妈一个错误)
妈妈说:“我认为,你心情不好了,喊一喊,正好发泄一下,不需要安慰。”
“老师,其实我吧现在也到了更年期,他也说让我忍忍他的青春期,我实在没办法,心情不好,才做做微商,也是转移一下注意力,不要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他身上。有时候实在烦了,想出去走走,他就是不让,我走到哪,他跟到哪。”
“那天你出去,十一点多才回来。”
“我十一点多回来怎么了,你烦了也可以出去走走呀。”
“其实我知道,孩子他也想好好学习,就是沉溺于游戏,管不住自己。”
“老师你看看,我哪里沉溺于游戏,就是玩儿玩儿,其实也能戒掉的。”
“真的,鬼才信!”妈妈毫不客气。
“那我快考试的时候不是一个月没玩儿?你总是不相信我,我说什么你都说鬼才信。”
“因为你说了太多,却做不到。”
“其实游戏也能戒掉的,如果你达成了一个目标,就不想玩儿了。”(奇怪这个论调是哪里来的?)
“目标,那你学习的目标呢,你是个学生,学习目标是最主要的。大人有大人的工作,你的目标就是学习,现在学习不好,就是你没有做好自己的事情。”
“你每天就知道说教。”他小声嘀咕。
“老师你看,儿子现在是嫌我哪里都不好,谁的妈妈都比他的妈妈强,就差离家出走了。”
“谁要离家出走了,还不是你赶我走。”儿子立刻反驳。
“他对我说话的方式都不认可,比如说我直接告诉他’写作业去’,这样说都不行,要说成’儿子,你是不是该写作业啦?’,你看看,我这个妈好当吗?”
……
母子俩又一次进入相互指责,因为有事情,暂时告别母子俩,郑重推荐给妈妈一本书——《非暴力沟通》,她真的需要从改变自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