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下午就我国历史上的边疆治理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边疆民族地区在我国的地缘政治、经济发展与文化交融中占据着独特且关键的地位。这些地区不仅是我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多元文化汇聚、多民族和谐共生的家园,其稳定与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团结以及整体战略布局的推进。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夯实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成为关乎国家长治久安与民族复兴大业的重要课题。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夯实党在边疆民族地区执政基础的核心要素之一。边疆民族地区聚居着众多少数民族同胞,各民族文化、习俗与信仰相互交织,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画卷。党和政府应通过多种渠道与方式,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使“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学校教育中,应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从小培养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意识;在社会层面,利用社区宣传、文化活动等形式,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各民族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局面。
推动经济发展是夯实党在边疆民族地区执政基础的物质保障。由于历史、地理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为改变这一现状,需加大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例如,在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特色农业等绿色产业;在沿边地区,充分利用边境贸易优势,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促进贸易往来与经济合作。通过推动经济发展,提高边疆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坚定对党执政的拥护与支持。
提升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是夯实执政基础的关键环节。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战斗堡垒,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其凝聚力与战斗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根基。应加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选拔一批政治坚定、能力突出、熟悉民族地区情况且深受群众信任的党员干部充实到基层领导岗位;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注重在少数民族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完善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在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中发挥核心引领作用。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也是夯实党在边疆民族地区执政基础的思想根基。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在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有机融合。通过文化建设,使边疆民族地区广大群众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进而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新时代征程上,夯实党在边疆民族地区执政基础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只有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努力,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以及促进文化认同,才能确保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执政根基坚如磐石,带领边疆各族人民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美画卷,共圆伟大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