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继续闲散带娃游(一)
寒假结束前的焦虑,还是在开学前如期而至,与其在家里等待还不如做把最后的假期过得更丰富些,于是,没做什么规划,就匆忙踏上了飞往成都的飞机,这次有些不一样,除了带娃,还带上了妈妈,这是一次有老有小的旅行,队伍的结构就注定了,这又是一次闲散的旅行。
住:带着娃带着妈,又要睡午觉,又要睡懒觉,在酒店的时间必定很长,所以这次,我们选了一个号称成都十大特色酒店——维家斯酒店,它的特色在于,每个房间都有自己的主题和特色,每间各不相同。价格不贵,适合穷游又想有穷的有格调。缺点是离市区景点有点远。有图为证:
穿:别看是南方,在天气预报里面的寒冷程度却和石家庄有一拼,到达当地,体感温度却和石家庄完全不同,不是清冷,更没刺骨的寒风,空气湿润,当然,微风里飘出来的,全是火锅味道。
吃:一个辣字怎可以尽情表达?辣也是不同级别和味道的,火锅的麻辣,兔头的甜辣,串串的热辣,凉粉的苦辣甚至担担面的香辣……一个“辣”字在成都绝对可以独立成文,怎尽然,孩子点辣不沾,这可愁坏了贪吃的妈!
行:不急的旅程,最适合乘公交体会当地风土人情,顺便看看城市景观,在去往宽窄巷子的公交上,遇上很多去人民公园喝茶聊天的老人,很热情的给我们指路,虽然听不懂,还是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人性——耍的很巴适嘛!
第一站——东郊记忆
这里,据说是成都的798,对我这个从爸妈工厂里跑大的孩子来说,这里一点都不陌生,妈妈甚至指着一幢幢红砖房对我说,这是我们一车间,这是二车间,那是锅炉,那是管道……没错,这是现代文明和传统工业结合的尝试,社会主义大车间装上座位,便成了大剧场,生锈的锅炉刷上红漆,便成了标志景观。漫步其中,充满记忆的红砖墙,超过五十年的办公楼,错落的管道……所有的一切看上去都不那么破旧,而显示出设计师赋予它的后现代感。随处可见的咖啡馆和小书店用他们特有的装修风格在向文艺青年们示好。分散在各处的怀旧老物件又在向老一辈致敬,这近乎谄媚的文艺姿态还是鲜明的在艺术和大众文化间立了座屏障,因此让成都只是多了间公园,而不是艺术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