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神一般存在的。
人说,女儿和父亲是前世的情人,在我看来,此话不假。
其实,我能降临到这个人世,多亏了母亲的坚持。
父亲是三代单传,因为先有了哥哥的出生,他已经算是完成了后继香火的使命。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养育一个孩子已经是非常辛苦的事,所以父亲坚决不想再要一个孩子。
而母亲却羡慕邻家有女儿知冷知热的很贴心,看着那对母女经常手牵手散步亲密无间的样子,母亲更是坚定了生女儿的决心。
为了这事,一向温柔顺从的母亲第一次和父亲激烈争吵,违逆了父亲的意思。
天随人愿。于是,我来了。
可自打我出生的那一天起,父亲彻底改观了,也许,女儿奴是前世的宿命。
02.
在那个年代,结婚的家具都是父亲亲手设计并制作完成,后来他告诉我计划经济时代有钱都买不到东西,更何况没钱。
父亲聪明,手又巧,经常把东西拿到手里仔细琢磨一番就能依葫芦画瓢,做得像模像样。
那时候父亲经常出差,有一次他从外地出差回来,给我买了一块极好的衣料,他为我量身打造了一套极为漂亮的小套装,我现在都记忆犹新。
那是一块印有水墨秀竹的真丝面料,父亲按着时下最流行的马甲、马裤式样给我剪裁了一身,领口、袖口和裤腿上,还缝上了一层精致的蕾丝花边。
穿上它,我简直就成了小仙女本仙。
到了冬天,为了能让我穿上漂亮的“温暖”牌爱心毛衣,父亲又仔细研究起了织毛衣的书,也不用人教,自己就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打毛线。
不光如此,他还能举一反三,自创出一些很好看的编织图案。
那年冬天,父亲给我织了一件毛衣,是用绿色和白色两种颜色的毛线,编织出类似足球的拼接图案。
我穿着新毛衣蹦蹦跳跳地去上幼儿园,老师把我叫到跟前,反复研究我的衣服,两个女老师还因为编织方法争论不休。
回家以后我把这事说与父亲听,父亲还专门拿出纸笔画了一个编织方法的草图,让我第二天带给老师。
也不知老师们最终看懂了没,织出来了吗,我只知道那时小小的我,心里满是骄傲!
03.
上了小学,父亲几乎包揽了我所有的手工作业。
有一次作业要求用废旧材料做一个小车子,父亲便废物利用,用起了他做木工剩下的边角余料。
他先用圆规在木料上画好圆,然后拿锯子沿着边线锯下来,再用砂纸小心地磨平棱角,一个个车轮就大功告成。
然后再把轮子中间穿孔,用轴承链接在车身上,一辆独一无二的小车就做好啦。
那个小小的我在旁边看得手舞足蹈,被父亲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折服。
是的,父亲就是我的神,他,无所不能!
在厂里上班的父亲经常会接待客户到招待所吃饭。
他总会刻意记下那些好吃的菜品,然后回家试着做给我们吃,让我们在家也像下馆子一样,能吃到好多好吃的东西。
隔壁邻居闻到饭香味,总喜欢探头探脑过来张望,然后无不羡慕地说上一句:
上海男人就是活得精致。
04.
父亲常说,是他的汤羹滋养了我,把我变成了一条粘人的“小尾巴”,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要把我捎上。
而我,这条粘人的尾巴竟也一刻不想和他分开。
那时候父亲经常载着我去粮站买米,坐在那个老式二八自行车后座的我就成了追风少女,口中不断喊着:
“快点,再快点,驾,驾……”
天空很蓝,微风很暖,我迎着风,笑得花枝乱颤。
回来的时候可就没那么轻松了,自行车后座上驮着米口袋,而我只能坐在米袋子上面,父亲逗我说:
“囡囡,你千万别放屁,不然咱家这个月就没粮食吃了,哈哈哈!”
05.
清清浅浅的岁月总是易逝,父亲的“小尾巴”终有长大的一天。
那个唱着“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的女孩终究还是长大了。
第一次离家是上大学的时候,父亲送我去学校,一切安排布置妥当之后他就要走。
我拉着他的衣角,万般不舍,“你能不能明天再走,再多陪我一天”。
他笑着对我说:“我的囡囡总要学着自己一个人长大!”
原来看村上春树的书里面写道:
“我曾以为,人是慢慢长大的,后来才知道人是瞬间长大的”百思不得其解。
然而,就在父亲转身离去的那一刻,我才发现自己已然长大,再也不能依偎在他的怀里,肆无忌惮地撒娇。
我只有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未来的路只能自己一个人去闯。
我别过头去,不让他看见满脸泪痕的我。
父亲越走越远,他的背影也越来越小,落日的余辉在他的身上镀上了一层朦胧的金色。
看着他渐行渐远的身影最终消失无踪,我的泪水再次奔涌而出。
06.
再后来的时光总是伴随着离别,父亲一直守护的公主长大了,迎来了她的骑士。
出嫁的那一天,我很明显地看到父亲凹陷的眼眶里氤氲着泪水,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不住地抽动,他却强忍着不让泪水流出。
直到把我的手从他的手上交出去,他对着那个宝贝女儿认定的男人说:
“好好对待我女儿,不然天涯海角我也不放过你!”
那一刻,我早已泣不成声。
人说,生命的美在于遇见,也许是一个人,也许是一段情,我无比感谢上苍,今生让我们遇见,共续父女情缘。
光阴变换,唯爱不变。
虽然他从不曾开口说爱我,但我知道默默地守护就是他诠释爱的方式。
其实,他比任何人都爱我,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