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疯传这张图,或许这也是引起人们共鸣的一种状态。而我对这种状态可以说深有感触,这种深刻源于我两种工作状态的对比:律师时候的工作状态,以及目前高校行政岗位的工作状态。我发现,和律师的工作状态相比,行政岗位的工作状态更容易把人变成一个可有可无的地位:按照领导的要求完成工作,不需要太多的创造性,发发邮件,写写文件,做做表格,基本上一个高中生就可以胜任这份工作。体制内的行政工作和企业中的行政工作唯一的区别,在于体制内的行政工作有编制(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制度护城河加成,无需太多压力;而企业内的行政工作放在整个市场供求关系中也处于供大于求、待遇压价的状态。这就意味着,你所干的工作,无论是在体制内,还是在企业内,可替代性太强,一旦被抛弃(不被重用或者被裁员),你就无法再找到比这更好的岗位或工作。
换句话说,就是你被养废了。当然,这种被养废,是指从事可替代性强、且具有执行职能的岗位,而缺乏必要的深度思考。
那么为什么存在一种被养废的状态呢,原因有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岗位后面缺乏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机制。例如,很多行政岗位的设置,都是为一个单位、组织提供必要的辅助工作,这种辅助工作虽然不可或缺,但一方面由于无法创造价值,得不到人们有效的评价;另一方面由于供大于求的关系,导致岗位人员薪酬不足,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因此,很多行政人员往往采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而这进一步恶化了他们被养废的生活状态。
那么,如何摆脱这种状态呢?其实很简单,答案就是建立有效的自我评价和反馈机制,抵消和弥补动力不足的工作状态。
对个人而言,一是工作方面,量化工作,建立工作做清单,并通过自我奖励的方式建立工作中的机制;二是在明确工作是生活一部分的前提下,培养工作以外的兴趣习惯,如跑步、打球、阅读、写作等,通过这样的兴趣习惯,确立自己的生活目标和幸福指数,以此削减现行反馈机制下工作带来的消极影响;三是在保证有效完成行政工作的前提下,做一个自己的第二职业工作(具有一定挑战性和创造性),强化在第二职业工作中得到的反馈(金钱、荣誉、地位等)。
而对单位(组织)而言,如何激发行政工作的潜力?同样是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除目前既有的薪资及职务晋升机制外,应当创造一定的自由空间,鼓励行政人员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并分享其为单位创造的成果,而不是一直处于听命办事的地位。这样,才能使行政人员有足够的空间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取得持续的、正向的激励反馈。
我们也许无法改变单位(组织),但我们能做的,首先是改变自己,而不是坐以待毙,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