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抽时间看完《个体崛起》这本书,其中开篇就提到了互联网给个体提供了丰富的多维度的个人品牌崛起的大机会。该书大部分内容是作者结合作者本人的经历围绕职场人士有关职业思维、职业思考、职业升值等多个角度进行叙述,部分内容深有感触。
因关注个人品牌而关注这本书,但似乎未能在个人品牌满足个人的知识渴求(虽有部分提及,但相对较浅)。总的来说,这本书刚踏入职场或者在职场上相对安逸、有所迷茫的小伙伴关注(大部分是作者本人对特定事件、观点的思考与总结)。
再次回到我所关注的主题-个人品牌,随着在个人品牌方面探索的深入,开始怀疑到底存不存在个人品牌,个人品牌到底是什么,最终总结到以下三个观点,供与各位共同探索。
1、个人品牌适用于每个个人
无论是在学生时代,还是在职场当中,每个人都表现着不同的个性、拥有不同的禀赋。有的比较善于向外沟通,有的比较偏向安静的深度思考,大多数的个人处于二者之间。随着职龄(职场年龄)增长,社会阅历的加深,每个人在各自可能的领域逐步发现自己最擅长的技能,可供自己调控的资源(金钱上的、人脉上的)。每个人都可以凭借特定的差异化技能、差异化认知(知识观点及其相关思想)去团结更多的个体。
只不过很多时候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自身力量的强大,并没有遇到能够激发其体内所隐含的潜在力量,而依然处于大多数人的状态( Leisure Style)。
2、少数超级个体公司化运作
只有当前面提到的少数人遇到了适合的人(伯乐或者知己)最终让隐藏在其体内的能量逐渐激发出来。这类少数人就逐渐成为了超级个体,他们开始尝试为更多的人、更多的组织提供服务、创造价值。
虽然在以往我们也一直强调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协作式进行更大范围的合作。但是在真正建立可信共识之前,为了能够更大程度发挥超级个体能够创造的价值,个人必须需要走向公司化(迄今为止更可靠的符合市场交易的交易代表),个人必须被包装,成为公司IP。这也是相关协作个体及股东、潜在投资人所期望看到的。
企业投资公司就是投资个人,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投资特定公司。从这个角
度来看,个人就是公司,公司就是个人。马云代表了阿里巴巴,李彦宏代表了
百度,马化腾代表了腾讯,刘强东代表了京东。在未来的三个月、一年、两年
你是否能够代表某某公司,则决定了你是否将你的超级技能最大化、公司化去
实现更大的价值增长。
3、成就品牌在于拥有更多超级个体
无论是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还是在杭州、苏州等二线城市,每天都诞生了大量的公司,每天也有大量的个体、公司在做着司销户的事情(无法持续经营、创造可期价值)这其中有很大部分原因是团队协作的问题。从超级个人到公司化运作,这当中就面临着更多个体与组织之间的冲突、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冲突,无论是在利益还是信仰。
很多时候一个人可以很好的做一件事情,但是在面临组织协作的时候,单独的知识管理着却很难让每个人高效发挥各自的创造力(这种现象在很多公司都有,没有多少人会真正在意你的喜好,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服从)。超级个体的角色需要急切的从个体知识管理开始向组织知识管理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超级个体,才能在正确方向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每个个体的能力才能最终使平台能够走向更大的未来。
但是大多数时候,具备超级个体意识的普通个体都是以一种独立于既有平台的方式运作。
个人认为,不管是何种形式,这种不断创造再创造的现象将会越来越多的涌现在我们每个人面前。
最后
到底什么是个人品牌,到底需不需要个人品牌。每个个体、每个企业对此或许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如何在企业内部团结更多更优秀的个人,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对大多数人来说个人品牌对于多数人来说仍然只是一种追求,有的刚刚开始,有的很难实现。不管怎样,我依然相信奥地利经济学派经济大师哈耶克先生所说的:“市场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允许成年人和独立自主的人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的社会,只要不妨碍他人即可。“
可喜的是在我们身边,我们已经看到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涌现新的市场机会,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自由职业者开始以一种更适合自身创造价值的方式来创造对他人有用的价值。相信在未来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普通个人开始成为超级个体,相信在这股个体崛起的浪潮当中一定有你,如果你也具备这种超级个体意识并且为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