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的启用,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变化。以语文为例,新教材更重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培养语文素养除了多读书、写日记之外,大声朗读也是一个绝佳的方式。所以晨读要大声读出来哦!
01
新教材对阅读和写作的要求更高
新教材的启用,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变化。以语文为例,南都记者采访了部分一线教师,他们均表示新教材更重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比重增加至二分之一。同时,新教材更重视写作知识体系的构建。
焦点1: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古代诗文占全部课文数一半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从古风、民歌、绝句、律诗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魏晋辞赋到唐宋明清古文,从文言小说到白话小说,均有呈现。共选入古代诗文67篇(首),占全部课文数(136篇/首)的49.3%。其中古诗词33首,古文34篇。另外,教材设计了4个独立的“古诗词诵读”版块。
语文统编教材与原来人教版教材比,变化大约有40%,其中要求背诵的古诗词共有20篇。高中推荐阅读的内容是《乡土中国》和《红楼梦》。
焦点2:革命传统教育贯穿始终
新教材全面加强与专题学习相结合,在将革命传统教育内容要求贯穿在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各部分的同时,还设立专门的“革命传统作品”专题,集中学习研讨。
同时,广泛阅读与深入精读相结合,要求学生在课内外广泛阅读革命先辈的名篇诗作,阐发革命精神的优秀论文与杂文,以及关于革命传统的新闻、通讯、演讲、述评等,课内外读物推荐篇目涉及毛泽东诗词,以及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艾青、臧克家、贺敬之、郭小川、周立波等一批作家反映革命传统的作品,让学生充分体会崇高的革命情怀。
据普通高中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去年在教育部的发布会上表示,教材选取反映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作品,讴歌革命领袖的丰功伟绩,赞颂革命英雄人物事迹,凸显革命理论文章的指导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情感。其中,有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改造我们的学习》等5篇(首)文章,鲁迅的《拿来主义》《纪念刘和珍君》等5篇文章,还有《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百合花》等多篇作品。
此外,教材注重选取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作品。这些课文,有的反映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展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如《哦,香雪》;有的讴歌时代楷模,赞颂自力更生、执着探索、忘我奉献的宝贵精神,如《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有的反映党在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体现出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02
大声朗读的好处
我们常常会说“语文素养”,多读书、写日记这些都是培养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成绩的好方法。其实,还有一个特别简单、很容易操作的方法,那就是:大声朗读。
可惜,大多数学生在平时学习都忽略了“朗读”这个重要环节。读着读着就困了,读着读着就没跑神了!
大声朗读对于学习记忆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对于语文来说,更是重中之重。老师们也会给学生留”朗读“作业,不过很多学生还是不明白朗读的重要性。
今天,我们这里说的朗读,指的是大声把文章读出来,声音洪亮有自信,而不是小声念叨。很多学生读书很多但是没有效果,或者把课文看了很多遍,还是成绩不好,往往是因为他们并没有认真去看,有时候甚至眼睛在书里,心思早就飞走了。
大声朗读的好处
1.有利于开发右脑
读书时,如果大声读出来,不但可以加深印象,还可以培养胆量哦。
现在很多学生不管是读英语还是读语文都习惯哑巴读法,就是用心读、不出声。其实大声读出来很有好处!
因为大声读实质是朗读者在自我欣赏自己的声音,久而久之,有利于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
在诵读过程中,把文字变成了声音,并且伴之以节奏、韵律、形象、情感,使人进入了一种美的艺术体验,这就很好地开发和训练了右脑。
α波(8~13赫兹)被称为放松波。α波频率较慢,在这种状态下会产生快乐感、幸福感、深沉的放松、直觉地涌现出创意等。科学家发现,脑波的节奏越缓慢,知觉上时间也会缓慢进行。现代医学已经证明,使用右脑时涌现出大量的α波,这恰恰开启和使用了右脑。
2.能改变性格
性格内向者往往发出的声音也很小,如果能坚持大声读课文及其他文章、书籍,很容易爱讲话,性格也就随之而变。
内向的人大多都是不会、不想和不善于使用语言的人,当一个人能够肌肉放松、铿锵有力、抑扬顿挫、情感饱满地诵读时,也就是能把自己的勇气、力量、感情、理解读出来时,他就变得外向了。
3.体会辩论的价值
这是更好的、高质量地参与未来的事务的一种素质。 人类进化史表明,正是由于语言的发展和丰富,才使人的大脑功能得到了发展和完善,从而成为万物之灵的。
4.让脑神经兴奋
这本身就能刺激我们深入理解文章、书籍, 人在诵读时口腔、肌肉、舌头、气流等的运动可以激活大脑多个区域的活动(特别是额叶、颞叶和顶叶)。
在诵读时还可以使大脑皮质的抑制和兴奋达到平衡,血流量及神经功能的调节处于良好的状态。坚持诵读,大脑就会变得灵敏好用,记忆力、注意力等学习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5.提升自信心
大多数的差生的突出表现就是不会大声读课文,大声读不好课文,从大声朗读开始训练,许多差生能在读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思考力。
诵读可以激发激情提升自信心,反复诵读可以增加孩子的胆量,使孩子变得大气、大方、大样。特别是在集体诵读时可以相互壮胆,进而产生诵读的热情和激情。
6.有利于记忆材料
经常地大量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打开大脑表层到深层的记忆回路,记忆品质因而得到改善。深层记忆回路是和右脑联系在一起的,这个回路一旦打开就和右脑的记忆回路连接起来,生成一种优质“记忆”,甚至可以做到“过目不忘”。
7.形成感知能力
研究发现,人的右脑贮存了500万年的信息,并且人有一种本能的感知能力。反复诵读能够激活人的感知能力,并能和右脑中贮存的信息形成共鸣,得到一种特有的生命体验和感受,并从中获得能量,进而把这些宝贵的感知浓缩和储存起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发展,就会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领悟,从而影响和提高自己的生命品质。
8.再现“诗性美”
每篇文章、书籍都有着“诗”的美,都有着作者美的灵感,而大声读,可以将这种美还原。
所以,我们有话剧、歌曲、朗诵、演讲、讲座、音频、广播等等,很多的文艺文字表达形式,字正腔圆,在声情并茂中融为人们的思想灵魂,凝聚起精神力量。
9.增进脑呼吸
诵读在某种意义上和唱歌有相同之处,它的运动原理是通过腹式呼吸带动人体各肌肉组织运动,同时锻炼呼吸道和腹部,进而增进大脑呼吸。
人在发声时可以增加呼吸量,吸入大量的氧气,提高血氧饱和度,促进新陈代谢。成人呼吸吸入300毫升空气,在诵读和唱歌时可以增加7至10倍。
不过,凡事讲究一个适度。
不需要刻意大声、疯狂大声。读出声音来,自自然然的就好。
10.提高写作能力
大声读他人作品是学习的过程,大声读自己的作品实质是修改完善的过程。 朗读好处多, 诵读和背诵可以把情绪最广泛地调动起来,名篇佳作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只有在诵读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文章的起、承、转、合,只有在诵读中才能深刻地体会到。
03
培养大声朗读习惯
1.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
除了课本上的必读文章之外,挑选自己喜欢书籍,这样不会特别抵触大声朗读,反而是一种主动的带有兴趣的参与感。
2.读前要先理解
大声朗读不是为了死读书而读书,盲目着急地开始,囫囵吞枣的过程,反而会让这个习惯的效果变得适得其反。
所以朗读之前,做好功课。
比如文章中的生字、多音字、多义字,先学会它们的读音,理解在本篇的含义;
比如对于作者背景、作品背景,先大致进行了解;
比如因为阅历有限不能感知文章某些句子的意思,提前搜索信息进行梳理。
3.每天固定的时间,固定时长
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所以大声朗读这个习惯要坚持下去。
选一个固定时间,每天到点便雷打不动的开始大声朗读,这样可以有一种很强的仪式感,我们会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事情,要特别用心的态度才行。
4.读后要有思考
读完一段或是一篇文章的感受,说出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独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