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而上”,“逆行者”,成了今年最美的词。在我心里,逆流而上不只是一线的医护人员,更是我们每个人超越自己的故事。今天我想讲一讲,我的故事……
还记得那是初冬的一个下午,我把一份征稿令放在老师面前说:“老师,你帮我看看。我想用我的故事去投一次稿,你看行吗?你可以帮我修改吗”?老师飞快地看了一遍说:“你想去做就去吧,你写好了发给我,我帮你看看”。时间匆匆流逝,又过了好几周,我把一份写好的稿子,放在老师的面前,高兴的说:“老师,你看看,这次我写的怎么样?我这次写的太好了,我从来没写的这么好过,这次我赢定了”。老师拿起我的稿子仔细的看着,我焦急的等待着,我紧紧的盯着稿纸上的字,眼睛里发出一缕金光,我知道那是期待的光芒。我期待着老师的说那句表扬。我在心里一遍一遍的说着:快说呀,快说呀!让表扬再来的猛烈些吧!我在心里一遍遍的呐喊着:让表扬再来的猛烈些吧!越来越大声,越来越强烈,我在心里一遍遍大声的喊着:让表扬来的更猛烈些吧!让表扬来的更猛烈些吧!让表扬来的更猛烈些吧!来吧,来吧,来吧,尽情的表扬我吧!不料,老师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越来越严肃。老师黑着脸对我说:“这是什么?我都跟你说了几次,不能这样写,不能这样写,你这是怎么了”? 面对老师的批评,老师的这句话如同一把榔头,他无情的敲碎了我的梦,让我的梦变得支离破碎。我默默的低下了头,默不吭声,陷入了深深的自责。我沉默着,红着眼睛,低着头,心想:我这是怎么了,是啊,我这是怎么了?老师反复强调过,我怎么会把开头写错了呢?“雅欣,你把头抬起来,看着我!”老师严厉的说,严厉中带着一点怒气。四目相对时,我看见老师眼中带着一种怒火。我看着他的脸,我想说些什么,我蠕动着嘴唇,话到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在我心头缠绕着,我不知那种感觉是什么。过了许久,我弱弱的说:“老师,我错了,我不应该不听老师的劝,是我太骄傲自满了,我以为我可以写的更好的”。在那一刻,我看见老师的目光变得温柔起来。他叹了一口气,说:“孩子,其实没有错,不错的,只不过,你现在还小,有些东西你还见的太少了 。 这些事情慢慢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接下来我慢慢的教你怎么写”。我从老师的目光中感受到了一股神奇的力量,那股力量如一缕阳光给我带来光明,让我坚信我一定会写好的。老师在草稿本上画了几幅图,然后他拿起笔在这些形象不一的图上,边画边说:“这一部分你要详写,你必须把这个形象生动化,你的描写一定生动形象,你要让读者知道你是怎么克服困难的,这时候你的比喻就有用处了。我们讲过的四大比喻,你都可以用啊。如果你用明喻,你就可以比喻成小鲤鱼跳龙门,来凸显你的不怕困难。这部分你除了,还可以有排比,你甚至可以在顺序上用插叙”。我认真的听着,用心记住每个知识点。
第二天早上,我为了这篇文章的细节化、专业化,我专门问妈妈具体的细节。关键词有了、每个部分怎么写我也都知道。可还是难住我,我根本不知道怎么开头,历经挫折,我已经伤痕累累,我的心已经千疮百孔。一百字又一百字,写了擦,擦了写,每次都不能让自己满意,时间越久,我就越不满意。我不知道在心里打了自己多少个巴掌,渐渐的我觉得自己开始变得很痛苦。我怕,我怕我写得不好。我只能拼尽全力,使尽浑身解数,我把我能用的会用的全都试了个遍。依旧不是我想要的,交上去以后,换来的只是老师一遍一遍的,再来。我关上门对自己说:“现在老师都看不过去,何况是编辑呢”。我把泪水往肚子里咽,收起我的“懦弱”,悄悄藏起我的难过。正如那句歌词:我和我骄傲的倔强。我重新调整自己的状态,重新调整自己的思路。一切都从头开始,耐着性子慢慢来。从六千字到五千字,从五千字到两千字,从初冬到寒冬。
我还记得在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的手在键盘上不停的戳,长期以往,春去冬来,我的手起泡了,流血了。是啊,为了这篇文章,我夜以继日的打字,我的都手起泡了,流血了。钻心的疼,心在疼,血在流,泪在淌。我曾在无人的夜里,无数次的后悔。我一遍一遍的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回答只有一个:我想把它写好,这就是我的目标。没有为什么,我只是想把它写好。
历经两个月,六十几天的艰苦奋斗,血和泪交织、交融,终于换来了完稿的那一天。在别人看来那只是短短的三千字,那只是一篇充满感动的文章。但是,对我来说却是一部“心酸史”,让我刻骨铭心。我对这篇文章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很复杂。我希望它可以被别人看见,替我拿到“荣誉”、稿费,甚至成为我的垫脚石。我又有些舍不得把它放在别人面前,我想把它收藏起来。
我像一条卑微而又渺小的小鲤鱼,但我想越过龙门,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虽然我知道前路漫漫,曲曲折折,有可能会历尽千辛万苦,我也依然向往外面的世界。我想越过面前这道龙门,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哪怕逆流而行,哪怕逆风飞翔,哪怕历经坎坷,我也想逆流而上,去欣赏不一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