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更年期都是一个可怕的名词,更年期的妇女似乎总是跟无事生非,无理取闹,乱发脾气,莫名其妙联系在一起的。
不知不觉中,我已进入了更年期,虽然没有电视剧里,小品中演得那么极品,但我明显地觉得自己心情经常莫名烦躁,一点儿小事儿就会让我压不住火气。于是,看到爱人衣服没敢在指定的位置,我唠叨,生气,给他摆脸色。让儿子写作业,他没有马上去做,就开始吼他。在学校,看到学生不做笔记,不交作业,要咬着后槽牙才能强迫自己不说过分的话。结果,因为更年期,我觉得变得不像自己,甚至要变成连自己都讨厌的形象,想想一人可怕。爱人说:“你不能因为自己是更年期,就理直气壮地不讲理,孩子还是逆反期呢,你不能要求孩子适应你,你得主动去调适自己。”怎么调适?在想发脾气的时候转移注意力。我没有别的爱好,只爱读书。
暑假里,我和儿子一起读书。早晨,大声地读几条"子曰”,再背一首宋词,就拉开了一天读书的序幕。上午,儿子写他的作文或者小说,我就坐在他的旁边,读汪曾祺先生的《慢煮生活》,读林清玄先生的《常想一二,不思八九》,读张德芬的《我心温柔,自有力量》,读晚晴的《做一个有风骨的女子》,这些有大智慧的人告诉我,什么才是生活的真谛,什么样的追求才能让自己幸福。因为这些书,我更加确认,我是一个幸福的人,感觉幸福了,抱怨就少了,抱怨少了,也就心平气心平气和了。同时,我也发现,要想让孩子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高压,抱怨,吼叫从来都是无效的。相反,想让孩子养成什么品质,改掉什么毛病,就与他共读一篇文,共读一本书。所以,就趁吃饭的时候,我和儿子在“十点读书会”听了三本书,巜我的妈妈是精灵》,《了不起的许多多》,《银河补习班》。这样的共读,比说教太有效了。与儿子矛盾少了,心自然就平和了。
我读的书很杂,有名人传记,心灵鸡汤,有网络小说,言情玄幻,也有教育教学,随性的很。这样的阅读,让我很放松,真正的神游其中,不知今夕何夕。但是,我明白,要想真正地有效阅读,需要引领,需要陪伴,因此,读书会就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