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有人发朋友圈,同部门的女同学,但本科比我早上两年,考研也是二战。读了研究生之后,心里面似乎挺想发光发热,抓住机会,除了学术,还要参加研会、志愿者服务。昨天迎新,她表示感触很深,觉得“实现了愿望”。
怎么说呢,我反而没有太大感觉,不过是引导新生的工作,既不累,也让我觉得没啥意义。可能是最后一次作为学姐能为他们做的了吧,搁其他情况,性价比这么低的事,我是绝对不会做的。
倒是今天的志愿者服务让我不免有些多想。昨天接触的都是不认识的同学、老师,但今天是我经常打交道(相对于其他老师而言)的老师。但是,因为我要出去实习,所以没法担任新一届研会主席,这个职位就自然归另一个比较热衷学生工作的女生了。也许,以前别人看我也是这样:老师什么事情都交代给职位最高的那个人,而这个职位最高的人,看似温柔体贴,帮每个人收拾东西,问问这个情况,再问问那个,但是在别人看来,这就是在提醒别人你的特殊存在。
可能那个女生没有这么想,但是我确实是这么想的。这么说可能显得心里有些阴暗,但是那个女生无论说话声音多么温柔,她的“体贴入微”的行为就是会给我这么个想法。再加上这刚换了个人,老师几乎一个眼神都很吝啬,不愿意丢给我,心里还是怪不舒服的。
当然,我和老师本身的性格都可能导致这个原因。老师的性格看起来也是有事办事的,我的呢,就不太热络。
上午的工作,就是人来了,在名单里画个勾,把一些物件交给学生就行,简单到一个人坐在那就能搞定,但事实上,我们有6个人在那坐着。真的是百无聊赖,一直没话找话。不是你眼妆画的好,就是她减肥减得成功,又或者讨论什么什么好吃的,在上午黄金时间聊些没啥营养的话题。
除了论坛,以后学院、学校里类似的志愿者活动真的不会想参加了,只觉得浪费时间,还不如玩手机睡觉呢,还能刺激精神,兴奋兴奋。
即使是志愿者活动,最好也还是有些价值、有意义的,不然真的是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