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
从此世间再无嵇康的《广陵散》。如此优秀的人才就这么死了,也真可惜,当然事情远远不是被斩首那么简单。这位大哥的死因其实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 做死 。
俗话说的好:“No做no die,一做就 die。”嵇康就活活地把自己做死了!!!
这得退回行刑前几个月或几年,那日,嵇康正在大树下打铁,向秀正在给他鼓风箱。钟会来了,带着一大群人(这些人都是当时有名的才子啊!),看钟会那意思啊,估计就是来炫耀的。结果嵇康没理他,把他晾在一边,晾得这位朝庭红人尴尬症犯了,转身要走嵇康觉得不够,还补上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这位大红人气得不行,甩出一句:“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心说:“你今天让我尴尬,我改天让你人头落地!”看吧,这下朝庭红人对嵇康有了杀心。
但在和司马氏完全撕裂脸之前嵇康还有过一次机会,结果他不但不要这个机会,还狠狠的“踹”了给他机会的人一脚!
事情是这样的,山涛又要升官,打算推荐嵇康去做官,结果嵇康不但没接受,还和山涛绝交了。
他这一下子捧红了山涛,又表明了自已的政治态度,但同时又让钟有了让司马昭杀他的机会。结果嵇康还是坚持绝不服从的态度,还卷入了吕安案,这下可好了。
不过在这里要先说明一下吕安案是人什么玩意儿。事情是这样的:吕氏兄弟闹矛盾,结果当哥哥的告弟兄吕安不孝。嵇康还跑过去给吕安辩护,要知道不孝在那时可是要砍头的呀。可见二人关系得有多好,吕安能交到这样的朋友死也该知足了。可惜这件事的结尾有点惨,嵇康也被判不孝。
一看精神领袖被判刑,群众们急了!于是三千多太学生上说要拜嵇康为师,想以此来免除嵇康的死,但要知道,司昭是绝对不会让一个能对他的权力造成威胁的人活着的。在让他们一上书,嵇康在群众心中的地位就现出原形了。司马昭一看,哇!全民领袖啊!那更得杀了!于是,嵇康和吕安一起被处绝。嵇康临死前还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山涛了,就是那个自己已经绝交了的山涛。在现在看来这脸皮也太厚了。
话说他这样做死有什么用吗?除了图一时之快,可能还要算算司马昭还能让自己这样活多久。他这样胡闹,家里人和朋友要替他担多少心啊!不利人不利己。
做死真的不能这样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