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码:174P 阅读时长:1h35min
你是否感到自己每天都很忙碌,每天都堆砌着许多处理不完的事,恨不得把一天的时间当两天来用呢?
你是否经常感到忙碌了一整天后,睡前想了想,发现其实这一天其实并没有做什么事情?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而已,我们以为只要把所有的时间都填得满满当当,不停地将我们投入到一件又一件的事情当中,就能够得到许多。
我们从早忙到晚,我们舍弃了休息的时间来工作,我们用这样的方式不停地安慰自己,“你已经努力了。”
然而,当日复一日地将自己推入这样的状态中却收不到什么明显的成果时,我们不由得对自己,也对这个社会产生了质疑。
“为什么我这么努力还挣不到钱?”“那个人每天比我上班晚下班早,看起来懒散多了,凭什么比我升职快?”“我时刻注意利用了自己的零碎时间学习,为什么还是没什么效果?”
我们有太多的疑惑,为什么我们付出了这么多却仍然得不到回报?我们总是竭尽全力地扑在任务上,试图抓住一天中所有零碎的时光,然后将它们利用起来,我们用刻苦和努力制造出忙碌的假象,却让我们落入了“效率”的陷阱之中。
其实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我们忽略了一点,时间和成果并不是成正比的,低效率的努力并不能换来可观的回报,反而消耗着自己的身心。
(一)
那么如何成为一个高效之人呢?如何用看起来不努力的状态优秀地完成各项任务呢?
“当我们的生理系统处于最理想的状态时,每个人都可能表现出令人惊讶的理解力、动力、情感控制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和判断力。”
所以我们只需要在我们最理想的状态下做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如果非要给它一个时间期限,那就是2小时。
也就是只需要2小时的高效努力,我们就能完成那些重要的任务,而在其他的时间里,我们就可以轻松地安排其他的活动,或者完成剩下的不再那样重要的琐碎的任务。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我们来说,这样的2小时存在一天中的哪一个时间段呢?
作者提出,一天中的2小时所在阶段因人而异,但有一点我们可以用来把握自己下一个时间段是否就是“关键2小时”,那就是意识到每天的关键时刻——觉察点。
什么是觉察点?
从我们大脑机能来分析,我们的大脑在某些方面非常机械死板,一旦我们开始了做一项工作,那么这项工作对应的神经性常规程序就开始运行,而你没办法停下来,除非有什么事情打断你,才能让你从这种状态下脱身。
比如当我们开始做一个项目的PPT时,突然通知让你马上准备一些会议的材料,结果常常出现的情况是,当我们放下手中的PPT去准备会议材料时,我们并不能安心下来,反而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不时地想到之前PPT的一些内容。
这些就是大脑还没有停止前一项工作的表现,而只有在项目PPT做完之后,我们才有可能将这项任务完全抛之脑后不去考虑。
当我们完全结束一项任务或者前一项任务被打断时,比如刚打完一通电话,而接下来你就得选择该做哪一项任务:是回电子邮件还是准备会谈材料?
在这样的不同任务的间隙,我们的大脑会出现短时间的空白状态,这就是“觉察点”。
很多时候我们会秉持不浪费一分一秒的原则,在这样短的时段内匆忙地开始填充零碎时间的任务,然而,作者告诉我们这样做很多时候往往适得其反,我们争取了现在没有效率的5分钟,却浪费了接下来重要工作的1小时。
所以,我们一定要意识到一天中我们的觉察点,并利用好大脑的这种生理特点,将真正重要的事安排在这样的觉察点之后。
(三)
又有一个问题来了,就算意识到这样的觉察点后,我们也没有觉得这之后的时间就会效率更高呀,怎样让这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们处于高效的状态呢?
要解决这一个问题,就得管理好我们的心理能量。心理能量说起来很虚,但是我想我们都有亲身体会,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身心疲惫什么时候充满活力。
如何让自己能量满满呢?这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对自己的心理能量进行管理:降低心理疲惫感、预料到一些任务会引发的情绪、学会策略性无能。
首先,为了降低心理疲惫感,我们得明确,哪些动作会让我们心理疲惫?在这一点上,作者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得出了一个有趣的结论:进行自我控制会削弱自控力。
其实我们也有这样的体会,比如当我们在早晨抗拒了甜甜圈的诱惑后,中午就会难以拒绝某个同事生日午餐上的纸杯蛋糕。
所以有时候我们不必克制,如果我们在一些小的事情上不断地消耗着自己心理能量,就会导致我们面对真正的问题时不能再拥有最佳的状态。
另外,做太多抉择也会导致心理上的疲惫,比如回邮件的时候回想我该不该回?这个用词对不对?我说没说清楚?
所以,我们必须分辨哪些工作容易极大地消耗自己的心理能量,策略性地安排待办事项的完成顺序。
当然如果我们意识到自己心理能量低于一定水平,我们可以通过几个简单的动作来迅速补充心理能量:缓慢深呼吸一会儿、尽情地大笑一场、短暂地打个盹儿。
除此之外,情绪也会影响到我们做任务时的状态,不仅是积极情绪,消极情绪有时候也对我们有正面的作用,不同的情绪对我们的状态产生的效果不同,因此有兴趣的可以了解各种情绪对我们心理状态的影响,从而依据不同任务调节自己的情绪。
第三点中“策略性无能”就是指让我们懂得舍弃,学会放弃一些工作,毕竟时间有限精力有限,不管我们多么高效地利用自己的时间,我们也不可能把三四天的任务在一天之内做完,我们也不可能要求自己全天候地工作,因此我们放弃那些可以不做的工作。
找到了关键的2小时,心理能量也还可以,但是我们却无法利用好这两小时,十分容易走神怎么办?
不用担心,作者完全给我们解除了这个顾虑,他指出研究表明大脑天生就无法长时间保持专注,尽管如此,但我们无需在意。
第一种方法就是,当我们做这些事时,拿开办公地点的干扰物,正所谓“眼不见心不烦”。这个方法有一定用处,比如如果我将手机放在我看不见的地方,我写书评就会更快。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这样的条件可以自由地安排自己的空间,我们不可避免地会让那些让我们分心的事物出现在我们的眼前,那怎么办?
作者通过研究发现,走神了不要紧,关注你走神了才要紧。当思维开了个小差的时候,被紧张,别去想“我怎么又关注到其他事情上去了?”这样反而把你的注意力引开了。
比如我让你不要去想一只喝水的长颈鹿,结果你是不是偏偏去想了长颈鹿呢?
所以在这样的时候,不要在意,放任我们走神,不多久思维就会自己溜达一圈回到正事上,这有一定的理论支撑,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乔恩·卡巴·金“正念解压法”(MBSR)。
(五)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重要的任务说来就来了,我却还没有达到这2小时的高效状态怎么办?怎么让状态说高潮就高潮呢?
这也不用担心,科学实验表明,情绪可以影响我们的身体状态,但我们身体的运动也可以反过来影响我们的情绪。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通过合理地掌控运动和饮食来让自己随时达到最佳的状态。
中等程度的运动可以对情绪产生积极影响,所以当我们需要制造“高效两小时”的时候,就在这之前的一两个小时内运动20~40分钟吧。
水和血糖水平也能够从不同的方面影响到我们的认知能力、记忆力等,因此当你难以集中注意力时可以喝一点水,当你需要迅速提高脑力时可以吃一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零食,而当你非常忙时坚果是零食的最佳之选。
虽然做到了以上这些,但是总有路过的汽车鸣笛打断我的思路,那又怎么做呢?
其实这也就是“高效两小时”的外部环境要求,影响工作的环境要素重要的有三个内容:噪声、光线、周围的工作空间。
如果想要拥有“高效的两小时”,那么请尽可能保持安静的环境(比如戴耳塞)、保证良好的光线(如果是创造力有关的工作那么暗淡的光线更好)、整理自己的桌面摆设、放一些植物或者水景画等。
“在一天的工作中充分利用自己的决策点、策略性地安排你的工作以管理自己的心理能量、移走干扰物并学会更有成效地走神、通过运动和饮食提高工作状态,这一切都与你的工作环境密切相连。”
当你完成了上面的一系列的步骤,你也就能够充分地利用好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了。
在这样的状态下完成工作,这样你不就可以不用看起来很努力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