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承认,我不是一个优秀的人,但我渴望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而且我始终认同只要每天进步一点,哪怕只做好一件事,解决一个小问题,到最后你也会感谢现在的自己。
爱德华·布尔沃利顿曾说:“那些出类拔萃的人正是生活的早期就清楚地辨明了自己的方向,并且始终如一地把他们的能力对准这一目标的人。”如果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那至少得努力让每天都比昨天要好一点吧,这应该是最基本的方向了。
正式工作之后,自己也能明确体会到工作本身就很容易让人疲惫,更不用说再花时间去做其它事了。但我想如果真的想改变自己现在的状态,就得去承受一些别人不容易承受的事吧。为自己想要的东西,累一点又有好大关系呢?
其实要说累,估计也没有多少职业比得上做工程的现场施工了吧。早起晚睡那都是常事,很多人晚上都睡觉了,我们这些人可能还站在工地现场浇混凝土。不知道多少人有过这样的体会?在烈日的温暖中,我们尽情地挥洒汗水;在弥漫的灰尘中,我们自由地呼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伴着星光踏上回去的路。而床更像是个磨人的小妖精,总是拖延你追赶生活的脚步,那时你的想法就很简单,就只想静静地躺着,哪怕多躺一秒也好。
这种日复一日的生活,似乎除了吃饭、睡觉、干活,你就没多的时间去干其他事。去工地上呆一段时间,你就知道其它的生活可能还不算太累。如果你真觉得你累得不行的话,想想那些凌晨两三点还在工地上加班的工人吧,他们不仅辛苦而且冒着危险性。
做现场施工的生活确实比较可怜,以前我一天写两三篇文章都不成问题,现在挤挤时间两三天能更新一篇还只能勉强完成。不过怎么说呢?这样的生活也让我学会了为自己喜欢的事,去牺牲稀缺的空闲时间,去想办法提高做事效率。换个角度想想,生活也不是那么糟糕,心理多少平衡了一点。
这些天我认真想了想自己写作的方向,暂时给自己定的有两个,一是生活感悟类,还有就是学习分享类。因为,不管以后我有着怎样的工作和生活,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每天的学习进步是不会停的。我一直都认为年轻的时候,最重要的不是挣多少钱,而是找到自己对生活的定位,多学习新的东西,毕竟现在还有时间可以“浪费”。
从一开始到现在,我也坚持着这一点,趁年轻多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所以我写文章的目的就很简单,就是希望把自己一些想说的话,学到的一些东西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然后有一些人可以交流,相互学习。同时,也希望用自己一点一点的实际行动去告诉身边的人,生活可能很困难,但还是有努力的可能的。
下面的这些内容算是最近收获的的有关进步的东西,既有生活中的感悟,也有从书籍上获取的想法。
从小事做起
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人在一开始就做大事的,也没有人生来就注定结局。也许是时代的节奏太快,每个人都觉得慢一点资源就被别人抢完了。于是许多年轻人的心浮躁得像是打了鸡血一般,经常性想的就是一步登天,都觉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是干大事的,小事一般入不了法眼。
刚到工程部时,领导就反复给我说,经验的积累和思维的完善都是从小事开始的,打好基础,先把小事做好,随着能力的提升,再由做小事过渡到做大事。我们真正该做的是努力提高做事的效率和积极性,而不是追求盲目的速度和大事。不要觉得自己很牛逼,再牛逼的人都是从小事做起的。
学会从小事做起的心态不容易,我们看待事情往往要么太过悲观,要么太过乐观。愿意在小事中一点点积累,踏踏实实做事的人不多。太过悲观或者太过乐观都不是好事,能静下心来把小事做好更容易让我们萌生智慧。然后我们也更容易从这种智慧中学会平和,再从平和中汲取营养。
提高认知
1.向高人请教
对于向人请教,我的想法就是:在学校时,多向向老师和同学学习;工作时,向好的同事和领导学习,为学习花费时间是对时间最好的利用。见贤思齐焉,如果渴望成长而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还不去学习那才是失败。
2.千万不要情绪化
情绪这个东西人人都有,但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如果想要更好地进步,抱有太多个人情绪一般不可能会有好结果。
像抱着情绪去读书,就自然不可能认真领会到书里边的核心意义,甚至可能误读;而带着情绪去与人相处则更为不妥,谁愿意无缘无故为别人情绪买单呢,唯恐避之不及。学会冷静地看问题,感性做人,理性做事。
3.不要以偏概全
在看待问题时,尽可能从全局去分析问题,不要因为自己的片面之见就以为找到了真理。忽视其它的意见是不理智的,人都有事后合理化的心理,为了坚持自己是正确的,我们往往会建立一套完善的逻辑去支持自己的答案。这样的后果就是,以后再遇到同样的问题时,我们已有的认知会拒绝接受这方面的东西。
刻意学习
刻意学习这个概念是我在万维刚老师的付费专栏里看到的,罗振宇在罗辑思维的节目里也仔细讲过这个概念。刻意学习,其实就是当你想在某方面做得很好时,你需要刻意地在这方面练习,有意识地进行针对性学习,然后成就你在这方面的能力。一言以蔽之,就是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去做这件事,包括时间、精力、金钱等等。
复利效应
复利效应可以让我们明白当我们长时间做某件事时,到最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最开始的一点优势或许不算什么,但到最后就不一定了。这种效果就像是从山上滚雪球,随着时间的积累,你的雪球会越滚越大,最后产生质变。巴菲特把他的自传命名为《滚雪球》,也就是强调当你长期做正面的事,那最后的价值会远超你所料。
对于这点,我给自己的承诺就是,就算我生命只剩最后一天,我也要做一些有价值的事。
总的来说,不管学习这件事最后能不能达成我们想要的,但至少它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就是可以让我们知道,我们的成败到底是因为主观上付出不够,还是客观条件的制约。
只要一步步地学习积累,才能一步步地往上走,没有坚实的基础人就容易踏空,好高骛远是不能的。把希望寄托于成功人士的垂青在现实中也不可能普遍实现,有两句话说得好:只有你是谁,才决定了你能认识谁。只有你成为了谁,才能有机会去选择谁。
任何的幡然醒悟都不算太晚,英国有句谚语是这么说的,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二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前几天看一篇文章时,有一条评论让我感触挺深的。一个读者留言说,他很高兴在三十多岁就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后能够好好利用时间了。看到这条评论时,我很庆幸自己在还算青春的时候就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然后知道要去学习和进步。
我没有资格对任何人的人生指手画脚,但对我的人生我有,对你的人生你有。希望我们都还幸运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进步,就算每天只进步一小点儿,最终的结局也是没人可以预料的。
或许,这就是人生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