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家的对面,隔着一条马路就是西平菜市。在那个充满怀旧气息的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菜市里有一家蔬菜公司的酱菜厂,那里时常弥漫着腌制萝卜干、咸菜等美味酱菜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
而在酱菜厂附近,还有一家远近闻名的糖果二厂,每当临近中秋佳节之际,这家糖果厂便会开始生产月饼,空气中都会弥漫着甜蜜而又诱人的香气。我依稀记得,每当临近中秋的时候,奶奶他们那些大人便会去附近的糖果厂领红瓜子回家开壳,不记得一斤瓜子开壳厂里给多少钱了,在那个年代,还没有开壳的机器,所有的红瓜子都是人工开壳的,那种纯手工的劳动方式,更增添了几分节日的仪式感。有时,一些制作月饼过程中不合格的包装纸、糖纸会被工人随意地丢出厂外,而在那个物质匮乏、玩具贫乏的年代,这些五彩斑斓、图案精美的糖纸对我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我会兴奋地把它们一一捡回家,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当作自己最珍贵的玩具。
我会用这些五彩斑斓的糖纸扎在自己的头上,模仿着小人书里那些美丽的公主和仙女。那时,邻居家骆二婆的孙女阿莉、孙子阿龙总是围着我转,管我叫霞姐。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我还特意让街坊里的“捞佬叔叔”给我用糖纸在头上扎上一个漂亮的“蝴蝶结”,然后让他们俩恭恭敬敬地叫我“霞阿姨”。
这个称呼虽然听起来有些搞笑和夸张,但却让我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快乐。以至于到了十几岁的时候,这个略带稚气和调侃意味的称呼还被周边的邻居开玩笑地叫我“霞阿姨”。每当听到这个称呼,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段无忧无虑、充满童趣的时光,心中顿时充满了温暖和感动。那段岁月虽然早已逝去,但那份纯真和美好却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