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1,请仔细阅读“教育的节奏”这一章节,画出思维导图。
2,如果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也要经历“浪漫精确综合”三阶段,那么,你处于哪个阶段,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如果一个老师的专业发展也要经历英国教育家怀特海“浪漫、精确、综合”三阶段,那么,我认为我的专业发展只是属于“浪漫”阶段。
我虽然从教20多年,但是专业成长之路才两年多的时间。以前我自己也曾读了一本又一书书,但不是专业发展的书,都是一些杂志、散文、小说等书籍,很少看专业成长方面的书。自从2017年元月,我加入了河南教师读书会之后,才跟随群里优秀的老师们,读一些适合老师专业发展的书。
刚开始的时候,我是那一类的书都看,有时在河南教师公众号上抢书,我抢到那一本书,就读那一本书。比如《孤独六讲》、《做一个内心有香气的女教师》,有时是星期五老师们分享的书,比如《摆渡人》、《飘》、《檀香刑》。还有看到老师们推荐的书,我也买来看。有时是我儿子的童话故事书,《草房子》、《舒克和贝塔》、《皮皮鲁》等,硬逼着我和他一起读书,心里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乱看一气。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看书肤浅,不深入,内心浮躁,不能静下心来思考,读书只是为了消磨时间!
2018年,我幸运的是成为了新网师的一员。在导师们的引领和指导下,我才读一些专业发展的书籍, 这两年,虽然也读了不少的专业书籍,当时看书时,读的很认真,感觉收获不少,但是,总是不能在实际的工作教学实践中,进行灵活运用。我认为,自己仍然处于“浪漫”阶段。
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提到:“浪漫阶段是开始有所领悟的阶段,孩子们好像懵懂地面对着若隐若现的大量内容,不知所措却又异常兴奋,在这一阶段,知识不受系统程序的支配,处于对事实的直接认知中,只是偶尔对认识的事实进行系统化分析。”
比如我曾经读过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我怎样教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实录》、《写作教学与口语交际课堂实录》,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尽管这些书我读了一遍又一遍,但是不能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学以致用,只是偶尔在课堂上想起来,照搬一些课例。特别是上学期我选修的刘广文老师这门课,《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这本书我读了很多遍,又听了刘老师的讲课,听课时觉着自己理解了内容,但是让我们设计教案时,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刘老师说,不能在课堂上运用的知识,学到的都是伪知识。
上学期学习的郝老师讲课的《儿童的人格教育》,我也是在努力学习,认真啃读书一遍又一遍,但是每次的预习作业都是60分,我都懵懵懂懂,似懂非懂。
所以,我认为,我的专业发展仍然处于“浪漫”阶段,还没有达到代表知识的积累的“精确”阶段。
3、请运用“浪漫精确综合”三阶段规律剖析你的一堂课。
英国教育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说:“教育应该是这些周期的持续不断的重复。从小的方面来说,每一堂课都应当构成一个 有其自身的从属过程的漩涡周期。”
郝晓东老师在《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中说道:“就一堂语文课来说,如何激发学生的兴奋感,首先,与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有很大关系。预习作业不仅要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切合学生的心理与兴趣所在,引发学生的兴趣。”
“浪漫阶段要有必要的指导,否则不能进入精确阶段,也就谈不上浪漫阶段。”
“精确阶段也代表一种知识的增加和补充。是唯一的学习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按照条理化、系统化的方式,获得其他一些事实,从而对浪漫阶段的一般事实做出揭示和分析。”
“综合阶段的本质是:脱离那种被训练的、比较被动的状态,进入到积极主动运用知识的自由状态。”
我以五年级下册《草原》一课为例,运用“浪漫精确综合”三阶段规律剖析这堂课。在第一课时,首先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播放音乐《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引导学生想象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并让学生述说自己在电视上看到的或者心目中的草原样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内容属于浪漫阶段。不过播放音乐《蓝蓝的天上白云飘》也许学生感兴趣的是 歌曲本身,对知识本身--草原 美景并没有学习的欲望。
接着进入精确阶段: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文中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检查预习情况,读生字和词语,用“一碧千里、襟飘带舞、”说一句话,学习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郝晓东老师的《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分析中,我感觉课堂里,老师没有提出真正的核心问题,只停留在理解感悟的表面,没有体现精确阶段的价值。
然后,初步学习第一自然段描写草原的美景,学生朗读课文之后,说说这一段都描写了哪些景物?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并用关联词语“既......又......既......又......” 说一句话,这一环节是综合阶段。综合阶段是系统掌握知识和原理后主动运用知识的自由阶段,是说一句话,这一环节是综合阶段。综合阶段是系统掌握知识和原理后主动运用知识的自由阶段,是抛弃细节而积极使用原理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