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晚饭的时候,妻子和我聊着关于网上那些高考成绩的新闻,儿子插了一句:“爸,咱这里的高考前三名都是我们学校出去的,有两个还是我们学校老师的孩子。”
听到儿子这句话后,日更文有了。
儿子就读的这所初中学校的校风很正,老师的整体三观也很正,又非常接地气,我挺喜欢这所学校的老师们。
这所学校是全国课改最典型,最具影响力的一所学校,以本土原创的“和谐互助”策略为核心,不断创新推进“和谐教育”品牌建设……师资力量雄厚,名师云集,也是省内最大规模的一所初中学校。
有好学校,好老师,教育出的孩子将来才会更有竞争力。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近些年学区房抢手的原因。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大多数家庭都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看似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实际上不同之处颇多。
初二开家长会的时候,班主任在家长会上直接就明说:学校大部分班里前十名孩子的家长,在大体上不是老师就是医生,再就是体制内的,极个别孩子除外……他说我们大家都知道现在的情况,不拼不行,我们就是要去拼资源,抢资源……
越是优秀的孩子,他们竞争得越激烈,卷得越厉害。写到这里,明白点什么了吗?这些优秀的孩子在努力,在拼搏,他们后面都有资源在支撑着他们去拼消耗,一般化家庭能耗得起吗?他们的孩子将来能竞争过这些家庭出来的孩子吗?
就我看到和接触到的这些孩子,有些确实很优秀,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对事物的清醒理解,最重要的是他们很清楚现在的形势。
由小及大,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在学校的时候是这样,去cj的时候是这样,jy的时候还是这样。我身边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亲戚朋友的孩子很多也是这种情况。这些都是不能写,不让写的东西,实际它一直存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对此也是心知肚明。
这些孩子向上突进的机会很多,这些机会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各种资源堆出来的,并且这些孩子大多数还会有托底,再差也差不到哪去。(这里指大多数情况而言,指正常情况而言,个别现象除外。)
随着话题的展开,妻子就问了女儿和儿子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身边很多人包括客户的孩子学习成绩都挺好呢?”
听到妻子的话,我就笑了,想看看这两个孩子能不能观察出来。
儿子来了他的经典动作:先是双眼瞪得圆圆看着我们,然后咧嘴一笑,接着再发出一声:“啊?”
我对他说道:“说说你的观点和看法,不要说不知道。”
“嗯……他们的家长工作都不错,他们家里的条件好像也不错,家长经常会带他们出去旅行……”
听到儿子的回答后,我和妻子把目光又投向了女儿。
女儿见状,直接看着妻子笑了起来……
“妈妈,你是不是想说自己也很厉害……”
我说:“不用拍马屁,这是事实……你就简单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现象,我们想看看你的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
随着女儿的述说,更多的延伸也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