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之舞》是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安•泰勒的第22部作品。《华尔街日报》评论说:“安•泰勒是我们国家目前最可靠、最有价值的小说家。”《新闻日报》说:“如果没有了安•泰勒,美国小说界将是一个无比荒凉的地方。……泰勒的小说让我们相信,人与人之间仍然存在着意义深刻的联结,但是忙碌的世界阻碍了这种联结。”《芝加哥论坛报》评论道:“泰勒的小说之所以令人惊叹,是因为她让普通人和普通事物变得如此迷人。在泰勒的笔下,世俗活动十分重要,也充满了启示性。”《人物》杂志写道:“读安•泰勒的小说,就像坠入爱河。这个震撼人心的故事颂扬了自我发现的乐趣,揭示了家庭的意义:家庭需要我们自己去定义。”看到这么多好评和高赞,我想看《时间之舞》的心情相当迫切,却也有点后悔先看评论后看书,因为这些好评让我内心既好奇却又抗拒,好奇是什么样的平凡故事让人们觉得可读还震撼,抗拒的是既然只是平凡世俗且没有大波大澜跌宕起伏的情节怎会引人入胜还美誉连连的?
打开书还是满满的期待。发现既没有序,也没有本书谨献给亲爱的谁,更没有目录。直接是“1967”,因为看了书介知道是年份,那年女主人公薇拉•德雷克11岁,开篇写的是薇拉•德雷克和索尼娅•贝利两个11岁的小女孩准备为学校管弦乐团推销巧克力棒筹款,两个孩子鼓足勇气,在第一家门口薇拉就笑场了,而且是笑得失控了,笑得脑子都空白了。11岁的薇拉是个内向、抑郁又深沉的孩子,她和妹妹每天都要小心看妈妈脸色,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时不时还要承受暴躁、易激动又情绪极度不稳定妈妈莫名失踪的担忧和焦虑。爸爸脾气超好却也抚慰不了两个女孩的焦虑性情。看着书,隔着书页我都能感觉到可怜的薇拉的战战兢兢和惶惶不可终日。我看到“一次她把大菜勺砸到薇拉颧骨上,把她砸成了熊猫眼,还有一次她把伊莱恩可爱的娃娃丢进火里”就不寒而栗。
“1977”,薇拉上了大学,她学习很好,喜欢自己的专业,导师重视还获得了奖学金。她遇到了那个出色又深爱她的学长,希望她放弃当前的学校转学到离他近的学校上学,希望尽快结婚,希望从此过上幸福的“王子公主”的美好生活。这不就是一个青春女孩梦寐以求的前途么?薇拉的父母并不同意,然而越不同意越坚定了薇拉跟定男友的决心。于是,她放弃了学业,因为她有了儿子肖恩,又有了小儿子伊恩,她就开始了照顾家的日子。
“1997”,薇拉和丈夫德里克去科罗纳多岛参加德里克同事的游泳聚会。高速路上,暴躁的德里克又开始了路怒症。憋气、别车、抢道……就在这时,悲剧发生了,薇拉永远失去了丈夫。办完葬礼,孩子们都上学走了,寂寞让痛苦更剧烈,痛苦让孤独更漫长,薇拉沉浸在无限的思念中。
“2017”,薇拉跟着第二任丈夫来到亚利桑那州的图森过着安逸清闲的日子。肖恩在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体育运动公司做管理,伊恩在内华达州的山地从事环境工作,妹妹伊莱恩在密歇根州一家实验室工作,父母都已过世了,在图森,薇拉除了丈夫彼得和他的同事们几乎没有其他认识的人。薇拉在空闲时候修完了学业,取得了学业证书。有一天,她接到了一个陌生女人的电话,让她去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照顾她素未谋面的肖恩的前女友的9岁女儿……故事就是这样的
薇拉11岁,21岁,41岁,61岁……一个女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平淡无奇又完全不是为了自己活着,薇拉很想走出去,寻找新鲜的自己,实现生活另一种可能,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薇拉甚至不被丈夫看好,她在丈夫眼里是无能的“小家伙儿”,在儿子肖恩眼里是用那个“难伺候的人”的钱的小女人……实际上,薇拉“在亚利桑那州,她只对巨人柱有感情。”“她爱这种植物的尊严和耐力。”薇拉内心深处是强大的,她内心强烈的“被需要”和“被认可的”。
然而,薇拉能走出舒适区么?她有勇气放弃已有的一切去追求新的生活么?“只要还活着,人生就有第二次机会,和另一种可能。女人,终究要走出生活赋予的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