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个问题一定无法通过简单的搜索就得到答案。成为学霸的第一步就是不怕麻烦;
其次,这个问题有充足的的背景信息支持。要把问题的背景信息限定好,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对问题进行分析。
最后,一个好问题不会是纯粹的索取。
不光是学生,能够提出好问题的人不论到哪里都不会做的太差,因为如果一个人能够提出质量非常高的问题,起码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有非常强大的自学能力。
老师其实也只是自学能力强的学生罢了。它们只不过多了一项技能:遇到不会的问题的时候,它们知道如何查词典,如何查语法书,如何参考不同的词典和语法书,仅此而已。
一、只要是搜索引擎能回答的就别问别人。问人之前不先问问搜索引擎是可耻的。
二、你要知道自己提问的目的是什么
首先翻译并不是大多数人学习外语的目的,大多数人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使用外语,而翻译,只不过是外语众多用处之一而已。
其次,翻译起码可以分为两种,直译和意译。当遇到一个不能理解的句子之时,最正确的提问方法可能是这样: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呢?或者,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识?
对目标定义的不精确,就让一个原本可能被回答的问题变成无解的问题。我们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我有没有局限于局部而忘记了整体。
三、要方便他人回答
即便一个简短的问题,也要完整,这样才能方便他人回答。尽量问对方选择题。
其实我不是一个好的提问者,因为我觉得很多问题其实都可以通过百度知乎和谷歌来解决。当然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应出来,其实我的思考质量并不高。所以在家庭教育中我从事试图通过说教来让孩子明白或者掌握某个道理的时候,最后总是把自己弄得很累。
昨天晚上我们又谈到读书笔记的写作问题,他就一个劲的说自己不会写,不知道该如何写,不知道该写什么?我就试图掰开了揉碎了的跟他讲,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收获,自己的联想等等。我看着他的表情,我知道我还是没有说到他的心里。
于是我觉得要换一种表达或许有用,便问他:你今天看到的故事情节你还记得么?而后他很准确详细的说了一遍,我接着问道:如果你是主人公,你会怎么做?或者你觉得他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么?然后人家又给我讲了一通。我说最后一个问题:你觉得他为什么这样做,或者说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他又跟我说了一通。
然后爱人就在旁边笑了起来,对孩子说:你就把刚才你爸爸问你的问题写清楚,就是一篇很好的读书笔记了。
这是我在生活中切实通过提问解决的一个小问题,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好问题的魔力。所以说好的问题其实也算是教练思维,想办法把注意力集中到好的问题上,花费更多的注意力在最重要的问题上,从而让大家都有更多的理解和准备,从而在交流的时候是一个频道,才更容易有效沟通,达成共识。
那么我们在沟通前的准备工作也需要记录一下,关键的地方,关键的节点,关键的环节,应该深度沟通的地方就是要确保不出差错的地方。所以在工作中其实我的问题问的也还可以,收到上级的文件的时候,我也会仔细的看一遍,然后和发文机关取得联系,把自己的疑问提出来,并记录下对方的回复,免得跟自己对政策或者文件的理解不一样,做一些无用功,最后还耽误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