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5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译文:孔子说:“人民对仁德的需要,超过了对水火的需要。水火,我看见进入水火中而死的人,却从没见过履行仁德而死的人。”
收获:
水火代表物质需求,仁德代表精神需求,人的精神需求通常甚于物质需求。
但知易行难,能始终践行仁德的人通常是少数人,正如在追求梦想的路上,大部分人难以坚持,最终让梦想成为梦一场,内心迷茫,得过且过,纵使天赋异禀,也泯泯然众人矣。
没有水火无法生活,缺失仁德难以成人,放弃梦想心无所依。
向优秀学习,表里如一,知行合一,专注坚持,努力成为卓越的少数人。
15·36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孔子说:“在仁德面前,就是自己的老师也不能谦让。”
收获:
成语“当仁不让”出自本篇。
1、正确的事情坚持做,即使老师反对也要坚持。
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与否由自己决定,若想实施仁,便能立即做到。若做不到也是自己的问题,所有外在“干扰”都是借口。
2、首先要提升自己的辨别能力,能够识别何为仁,何为真理,思想独立,再谈反对。不能为了标新立异,为了反对而反对。
3、不听从师长,不等于叛逆;不畏权贵,不等于失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