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这种庸俗的,还处于需要成功的年纪的小年轻,《原则》这种豆瓣分数极高的成功学自然不会错过。(手动吃瓜)
与这本书的初识是在研三,当时看了个开头没看下去,老觉着像作者这种牛x人的经历,我等小渣渣实在难以借鉴。而如今,再次捧起这本书的时候,心情就如豆瓣网友的评价,两极分化,一边觉得这些都是至理名言,一边又觉得看了等于没看。要知道这本书包含21条高原则、139条中原则和365条分原则,我们无法想象到底多么理性的人,才能在看了这本书之后,在生活中执行这么多原则。
通读此书之后的印象
这是一本我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书,因为作者已经做了笔记了,而且几百条原则实在让我望而却步。不过,只凭借印象来总结这本书,也可以看出它对我最大的影响是什么,这样也是一种不错的角度。
对我来说,这本书的原则我就记住了四条:
(1)要有明确的目标;
(2)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3)问题前,择优选择方案;
(4)接受错误,并改变自己;
而大家一看这四条,说了等于没说,每个人都知道这四条原则,在我们眼里这都是正确的废话,只是我们没几个人能够都做到而已。我们不仅做不到,当我们真正做事时,可能想都不会想起这些道理。
这便是道理和实践之间的差距,我们面对的问题应该是如何在不通过主动实践的情况下,将道理作为行动前的准则。之前我写过一篇这方面的文章,也许能有所帮助:
两太阳的栗子社长:记一件小事(七)听闻道理后,为何无法做到?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方法zhuanlan.zhihu.com
不过,这篇文章的目的不在此,而是想讨论一下以上的四条原则到底有多重要,我们对其到底有多么稀缺。
我们面对的不只是四句话
要有明确的目标
大多数人基本上第一条就已经坑了,经过国内十几年应试教育的洗礼,大多数如我一样的普通人,真不知道自己明确的目标是啥,只能说这个社会认为怎么是优秀的,那就怎么做;或者,最起码在二十几岁的年纪,多挣点年,将来结婚还房贷啥的。其实很少有人想过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就算想过也难以想清楚。
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后面几条也就基本不用谈了,因为没有动力的来源。不过既然是大多数人都有的问题,那么对其的研究也就数不胜数了,其中比较知名的解决方案就是Steve Pavlina 寻找人生目的练习,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尝试一下。
How to Discover Your Life Purpose in About 20 Minutes - Steve Pavlinawww.stevepavlina.com
以下是我尝试的结果:
两太阳的栗子社长:Steve Pavlina 寻找人生目的练习zhuanlan.zhihu.com
我认为这个方法是有些用处的,至少不会浪费我们的时间。
再回到人生目标上。其实,我们大可不必直接思考人生目标那么大的主题,我们虽然没有人生目标,但一定有欲望(除了抑郁症患者),比如多挣钱,找到合适的另一半,有很好的社会地位,吃尽天下美食,变得漂亮,让别人觉得自己牛x等等。有了欲望,就有了动力的来源,就可以开始考虑应该如何达成。
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说到实事求是,脑海中第一个出现的是邓爷爷的指导方针: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实事求是是如此之难,人天性趋利避害,我们面对真正痛苦的第一选项是回避痛苦,假想其不存在,而不是接受痛苦,制定解决方案。比如,看到他人每天上自习,自己在宿舍看视频,打游戏,心里却暗想:“上这么多自习有啥用?成绩只要能过就行,大学应该花时间在其他活动上。”无法面对自己不努力奋斗的事实 。
真诚地面对痛苦是一种需要训练的能力,更偏向于一种心理能力,要想尽可能地实事求是,第一步要做的便是训练这种能力。目前,我认为比较有效的就是冥想之类的训练。也可以参考《当下的力量》里作者描述的方法。
问题前,择优选择方案
在太多重要的问题前,我们并不会选择出最优方案,并不是因为能力不够,而是面对看似复杂的现实,向复杂低头,不给自己了解、分析现状的机会,最后通过模糊的心理倾向做出选择,而我们总能够找到支持这种选择的依据。
我们似乎很贪恋“果敢”这一品质,总希望能够在一瞬间做出理想的决策,从而给自己“我足够聪明”的心理暗示。但在学习和工作中,有多少重要的事情是需要我们在一瞬间做出决定的呢?大部分事情只需要我们停下来,用10分钟分析现状,其结论就可能很不一样。
接受错误,并改变自己
改变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因为我们难以接受自己的错误。
人总是期望维持一个积极正面的自我——《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
作者提出:
痛苦+反思=进步
相信大部分人都可以接受这样的观点,但不仅面对痛苦很难,在接受痛苦后进行有效反思更难,这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得到的能力。
我第一次意识到我无法对错误进行有效的反思是在我大一的时候,《数字电路逻辑》那门课考了73分,当时想不明白,我那么努力,为啥只有这点分数。记得很清楚,我在回学校的火车上,告诉自己要想清楚为什么会考差,但当我一想到《数字电路逻辑》这门课的时候,就想不下去了,注意力会不由自主地溜到其他地方去。回到学校后,和我关系很好的王老师无意中提到了这门成绩,老师说:“我可以帮你要来卷子,然后你看看到底哪错了,这很正常。”但面对老师的话,我心里很慌,很怕被老师看到我错了一些很愚蠢的地方,所以只是笑了笑,然后就不了了之了。
如果你比较幸运,能够遇到很好的导师或者父母,他们可以帮助你进行反思;但大部分人和我一样,只能自己去面对这样的问题,那么只能说,从现在就开始做起,回忆一件最近做得不好的事情,然后努力分析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一开始总是很艰难的,会经历无数次开始->放弃,再开始->再放弃,但就我亲身经历而言,一个人身上的变化,尤其是认知或心理上的变化,并不是线性的,而是一开始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看不到起色,而某一天突然越过了一个临界点,此时,之前和之后的自己就判若两人了。
一个朴素的过程
如何获得良好的决策?
确定目标->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做出决策->对比结果,反思进步->确定目标->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做出决策->......->
这个过程非常朴素,几乎每个人都会认同且觉得没什么好说的。而这个过程就对应了上文中的四句话。
(1)要有明确的目标;
(2)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3)问题前,择优选择方案;
(4)接受错误,并改变自己;
把一个决策过程中的每一步做好,自然会得到一个好的决策。而做好这些步骤,需要在生活中,长期不断地进行刻意训练,突破临界点之后,回首一看,会发现自己巨大的变化。
结语
人和人能力上的差距, 本质上是认知水平和心理结构上的差距,想要缩短这个差距,就只能多学多练,没有捷径。
关注微信公众号“栗子社长的社团”不迷路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