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草子》不用多说啦,和《源氏物语》并称日本平安时代文学的双璧,和《方丈记》、《徒然草》并称日本三大随笔。作者清少纳言,日本歌人清原元辅的女儿,与紫式部、和泉式部并称平安时期三大才女。
清应该是其姓氏清原的简称,少纳言是官职。清少纳言曾任藤原定子(一条天皇的中宫/皇后,摄政关白藤原道隆的女儿)的女官,侍奉定子左右,《枕草子》全文共十二卷,三百零五篇,记录了作者任女官期间的所见所感所想。
先说阅读的整体感受吧,四个字——太难读了!一是我读的是周作人译本,可能是白话体系刚刚形成,很多语句读起来费劲,有的时候注释比译文原文都难懂些。而且我读的陕师大的这个版本,是把注释集中在每卷的最后,翻看上也比较麻烦。顺便,这版好多错别字,不过这是18年的一版一印,不知道现在改过来没有。二是这个随笔集是真的“随”,可能也是我没看过古代随笔集啊,《枕草子》就像是作者的日记,想到啥写啥,一句话可能就是一篇,然后可能是年代久远有散佚或错篇的原因,有的存在前后关联的小故事在时间线和布局上也比较混乱。三是文中有大量的“谐音梗”,打个比方某座高山的名字叫做矮山,写成中文能看懂,可原文是日文啊,直译和意译的冲突不用我多说吧。再就是文中有大量的和歌以及涉及当时风俗人情的故事,和歌涉及到用典,风俗人情有特定的历史环境,所以也不用我多说吧。总之,就确实挺难读的。
再说为什么起这样的标题,因为作者本人及其所处时代和生活环境的局限(毕竟一千多年前),《枕草子》中的许多篇章透着上层社会的优越感,以及对底层平民的轻视和傲慢。之前在读的时候就隐隐有这种感受,但是因为拖拖拉拉的看,体会不明显。直到昨天发起“攻坚战”,将近七个小时的连读,让我对作者的“嫌恶”愈发明显。一开始我以为作者是未经过“社会毒打”的深闺女性,后来我觉得作者可能是个高阶绿茶(或者是白莲花之类,我一直分不清),最后才确认作者真的是发自骨子里的傲慢而不自知(二二七篇真的很明显,宫闱之人不知稼穑之苦)。这样说可能有些夸张,毕竟我一直以泥腿子自居,而且这种事儿说白了也不怪作者,人父亲是社会名流,自己的工作又是清贵的女官,侍奉着中宫,正经的谈笑有“贵族”,往来无白丁。这要搁我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过单论文本,我觉得还是挺值得读的。一是所谓随笔,重点在记录生活,作者在题跋中也说没想过让别人看,所以许多故事很真实也很有趣。比如有一篇是作者和中宫打赌堆的雪山什么时候融化,小心呵护许久,结果在胜利的头一晚,被中宫差人连夜铲去,还合伙骗作者,让她误以为输了,作者与中宫的深厚情感和女子相处间的小玩笑展现的淋漓尽致。二是和歌是真的美,有别于相对规整的俳句,和歌相对随意,但因为要用典,且在生活中频繁运用,所以蕴含有深厚的文学底蕴和生活美学。比如有一篇是作者恰巧看到关白差人将淋了雨不美的假花拉走,中宫问时,作者答是春风偷了去,关白知道后,以听见莺啼所以早早知道春天来了调侃他。这两句单看就很好,关键是这两句还都有出处。真是聪明伶俐随机应变。三是译者很用心,对当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注释的十分清楚,印象最深的就是各种衣物和颜色,应该都是有考据的。
综上,虽说有些许失望,但是也当得起四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