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读摘记《陶渊明集》||(047)《还旧居》

文/书山花开

❂原诗

畴昔家上京,六载去还归。今日始复来,恻怆多所悲。

阡陌不移旧,邑屋或时非。履历周故居,邻老罕复遗。

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流幻百年中,寒暑日相推。

常恐大化尽,气力不及衰。拨置且莫念,一觞聊可挥。

❂翻译

【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p109】

从前在上京里居住,离别了六年重又来归。

今日重来旧日的居处,凄怆忧伤无限伤悲。

东西街道还是原样,有些房舍已经坍颓。

绕着故居周围行走,邻里老人少有孑遗。

一步步探寻从前的遗迹,某些处所总是让人低回。

百年中只是流动的幻影,寒来暑往,日月相追随。

时常担忧生命已到尽头,活不到那年龄——五十始颓。

丢开吧,不用多去思念,姑且痛饮,举起酒杯。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p115】

从前家庄上京时,六载之间常来归。时隔多年今再来,凄凉哀痛多伤悲。

田地未改旧模样,村舍时有面目非。故居四周走访遍,邻里老人少存遗。

漫步寻觅旧踪迹,不时使我情恋依。人生漂荡多变幻,寒来暑往岁月催。

常恐生命忽终止,身体气力未尽衰。抛开此事莫再想,姑且饮酒干此杯。

【谢先俊/王勋敏《陶渊明诗文选评》,p64】

昔日家住上京时,初迁六年常往返。阔别多年还旧居,不禁心中多伤感。

农田没改旧时貌,村舍模样有变换。绕着故居走一遭,四邻老人多长眠。

细寻当年旧痕迹,有些地方特依恋。人生流动多变幻,寒暑相催人心寒。

常恐生命忽终结,不到五十气力殚。抛开一边不多想,姑且倾杯饮个干。

❂解释

【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p108】

这首诗约写于义熙八年(412),陶渊明四十八岁。渊明四十二岁那年,离开上京里故庐,去园田居(后移南村)务农,不觉整整六年,今日复归故庐。六年躬耕,使渊明历尽艰难困苦;而今体力渐衰,迫使渊明不得不回到老家。眼前破落的故里,又增添了诗人的恻怆之情。浔阳为京都建康与西境重镇江陵之枢纽。近十年,桓玄篡乱,卢循起义,浔阳地区及左近都有激战。社会动荡与战乱,使浔阳日益凋敝。年近五十,易使人想到自己的一生。这首诗表面上似乎是专因环境、体衰而悲慨,但如果联系“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八首》之五)来看,那就会令人感到陶渊明可能有更多而未明言的悲哀。诗的最后两句“拨置且莫念,一觞聊可挥”,便透露了这一消息。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p113】

此诗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陶渊明五十三岁。诗题”旧居”指柴桑旧居。陶渊明始居柴桑,约四十一岁时迁居于上京。在上京居六年,又迁居南村。诗人居上京时,尚常往来于柴桑之间,所以此诗说“畴昔家上京,六载去还归”,然迁至南村后,已多年未回柴桑。这次回到阔别已久的柴桑故地,见物是人非,大有沧桑之悲。在感慨万千之中,尤觉岁月易逝。人生无常,于是写下这首凄凉哀怨的诗歌。

【刘继才《陶渊明诗文译释》,p80】

诗人故里是柴桑县的柴桑里,后来又迁到上京、南村等处居住。这首诗就是诗人迁居南村之后,又重访柴桑旧居写成的。诗中抒写了当时的心情和一些感受。

诗人迁往上京时,曾常回旧居探望。由于诗人到南里居住后就再未同去过。因此,这次经过多年隔绝的回访,深感旧居的变化是非常之大:许多房屋已面貌全非,不可辨认;有些街道虽尚能依稀可辨,确引起了无限依恋之情,尤其邻老多数亡故而鲜有存者。更使诗人触景伤怀,故多悲枪之感,深感人生的幻化无常,恐年“不及衰”而“大化”。正因为有如此多的悲怆感情,曾被有的论者评说“反映了没落情绪”云云。对于人生的看法,常常是诗人诗篇的一个主题,对于感怀之类的诗篇,不应只在表面上轻率下结论,而应探讨它们的内在思想。诗人面对屋邑非而邻老亡的情景,他不惟要悲人,也必然要伤己,即不能不想到自己的身世和隐居的道路。所以,诗中的悲怆之情,一是诗人对故居的感受,“屋邑或时非”和“邻老罕复遗”这是一个因素,可见诗人对故居感情的深厚。二是诗人在隐居时遭遇到的许多痛苦和他仍要坚持下去的决心。“常恐大化尽”,并不是陶渊明担忧死,害怕死,事实他对死还是比较超然的,而是怕时光流逝壮志难酬。因而对使他不能实现自己“猛志”的黑暗现实产生憎恨,出憎恨而更坚定他归隐的决心。总之,对旧居的深厚之情和对隐居的坚定之心就是构成本诗悲怆之情的主要原因。因此,诗的基调是应该肯定的。就连最后两句诗,也不能说是消极的。清方宗诚说:“‘拨置且莫念,一觞聊可挥”二句,非放旷之语,正是用力克己去私之意。”他的“克已去私之意”何指尚未清楚,但他认为这首诗不是追求享乐和及时行乐的旷达之作则是我们同意的。这首诗除了具有陶诗的质朴自然特点外,在结构上也很严谨。前四句写“始复来”旧居的心情。中八句写旧居的面貌,对旧居的依恋之情和对人生的幻化之悲。后四句进步写对“大化尽”的忧虑和用饮酒去消除这苦恼。全诗看似平淡,却有波润。如“常恐大化尽,气力不及衰”,就写出许多层次。“人所虑衰,孰知有不及衰者,造感更深一层,是以异语患不能异耳。作理语便平平,便卑矣。”(陈祚明评选《采堂古诗选》卷十三),看来结语确实是以“异语“代“理语”,使读者感到警策异常。可见作者是用力在章法、语法上务求其妙了。

【张彦《陶诗今说》,p117】

诗人陶公一生三易其居。地点是上京、南村(南里)和浔阳(今九江)。此诗写作年月说法有二:一说写于陶公五十三岁;一说写于五十一岁。总之,已过五十岁。诗人返回故里上京,心绪、心态、心情均十分“悲怆”,来源于亲自目睹农村的萧条凋敝和上层战乱给老百姓带来的伤痛和灾难,反映出诗人的爱民情结

【谢先俊/王勋敏《陶渊明诗文选评》,p62】

旧居指栗里旧宅,是陶渊明的出生地。陶渊明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二十九岁时初住,为江州祭酒。次年丧前妻,不久续娶,大约这时迁居上京,生母孟氏仍居旧宅。至晋安帝隆安五年(401),孟氏卒,其间六年渊明做了几任小官,常往还于上京、栗里两居所之间,此即诗中所说“六载去还归”。他服母丧在家两年,亦多居栗里,与叔伯兄弟敬远从事农耕(参见《陶渊明集》;《癸卯十二月中与从弟仲远》)。此后八九年未回栗里。这几年时局尤为动荡,几次大的战乱就发生在浔阳一带,家乡面貌变化很大。晋安帝义熙七年(411),作者四十七岁,从弟敬远亡故(仅活三十一岁),作者还日居奔丧,写下了《祭从弟敬远文》(参见《陶渊明集》)和这首诗。此时渊明已迁南村,诗中说“畴昔家上京”显然将住在上京的时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去还归”指初迁的六年;又说“常恐大化尽,气力不及衰”,说明作者写此诗时还没到五十岁。这首诗写作者还旧居的所见所感,反映了当时农村的凋蔽和战乱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

【金融鼎《陶渊明集注新修》,p156】

(1)【说明】陶渊明的旧居在上京,晋安帝义熙六年(公元四一〇年)迁居南村。据本诗开头说:“畴昔家上京,六载去还归。”回上京时间当是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公元四一六年)冬。时诗人五十二岁。这首诗也当作于此时。在诗中,诗人描绘了归旧居时所看到的悲凉景象,反映了连年战乱给农村带来的严重恶果;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世事的忧虑和年老力衰、人命危浅的感慨

(2)【辑评】

黄文焕《陶诗析义》卷三:(“常恐大化尽”二句)由壮而衰,由衰而老,此化尽之恒也。中年物化,则衰将不及,可畏哉!勿曰气力尚壮,足以恃也。

蒋薰评《陶渊明诗集》卷三:六载之中,邑屋非而邻老亡,不惟悲人,能无念我!一觞可挥,万事尽慵矣。

陈祚明评选《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三:“大化”二语,名言。人所虑者衰,孰知有不及衰者,造感更深一层,是以异语患不能异耳。作理语而平平,便卑矣。

方宗诚《陶诗真诠》:“拨置且莫念,一觞聊可挥”二句,非放旷之词,正是用力克己去私之意。凡为此类之词,皆当作如是观。与《出北门》诗意同。

漫读摘记《陶渊明集》||(046)《乙已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24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92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5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69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7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3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7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0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9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8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9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