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娃在小区楼下玩,刚好听到旁边的两个妈妈在聊天。一个说:“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一点苦吃不得,真怕以后他们怎么面对困难……”另一个接话“可不是嘛,我们上班不在家时,爷爷奶奶更是惯得不得了,我都在想是不是有时该故意给孩子制造一些麻烦和困难,让他提前练习和适应一下”
无独有偶,我想起最近一次参加的亲子工作坊,主题之一就是“挫折教育的利弊观”。参加工作坊的一些家长就有和上面对话的2位类似的观点,已经意识到过度的“宠溺”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多问题,但对如何在“宠溺”和“爱”的操作层面,却常常把握不好尺度。
挫折教育是为了更好的爱孩子,但挫折≠伤害。今天结合我曾经的一些咨询案例,和各位宝爸宝妈聊聊挫折教育的话题。
物理学家霍金曾说过“知识的敌人不是无知,而是已经掌握知识的幻觉”。在教育领域同样如此,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最可怕的不是无知,而是自以为“知”!
很多家长抱怨过这样那样的教育理念多么多么的不靠谱,诚然有这方面的可能,但其实在我自己近10年的育儿咨询服务中遇到的大多数父母,皆是因为对一些育儿理念的解读出了岔,才导致了不当的教育做法。所以育儿之前,育己是必须的,作为孩子精神成长的导师,父母的理性认知很重要。
“挫折教育是必须的吗?”
要回答挫折教育是不是必须的,先要弄清楚挫折教育究竟是什么?
百度百科2009年出版的《教育学方法》中对挫折教育有如下描述“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并增强抗挫折能力的目的。”
这个描述中有个隐含的假设,“让受教育者……遭受挫折”,意味着这类教育的“挫折”很有可能是有意而为之,其实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而言,挫折和困难无处不在,小到一次做坏了的手工,大到一项较难掌握的技能,这些都可能让孩子体会到何为“挫折”。挫折教育不是要人为的给孩子制造麻烦和障碍,而是要让孩子在经历困难和挫折时,能在这个经历中收获“不轻易被打倒,有韧性,想要解决问题的精神”,既然成长中的“挫折”无处不在,那么帮助孩子正确面对挫折确实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课。
我这样做,难道不是在给孩子做挫折教育吗?
挫折教育的路上有很多“坑”,看看下面这些伪装的坑,有木有眼熟的画面?
A. 考试时,孩子明明会的题丢了分……你:“粗心马虎,你看多亏呀”
B. 考试时,孩子明明会的题丢了分……你:“没关系,下次细心点就好,但说话的同时却明显心口不一。”
C. 考试时,孩子明明会的题丢了分……你:“别失望,宝贝,你是最棒的,我们出去玩玩散散心,别总想着考试了。”
D. 考试时,孩子明明会的题丢了分……你:“哎呀,平时让你细心点细心点,你看你看,这下好了吧,考试错了吧。”
上面这些说法有正面鼓励的,有反面批评的,总有一种是对的挫折教育方法了吧?
答案是NO!
Why?
回到“什么是挫折教育”的核心内容:挫折教育是要让孩子在经历困难和挫折时,能在这个经历中收获“不轻易被打倒,有韧性,想要解决问题的精神”,所以看看上面的ABCD:
A是一种带标签的抱怨,不仅不能帮助孩子在考试失利的困难中找到走出来的方法,而且贴上“粗心马虎“的标签,也容易让孩子陷入习得性无助的自我认知困境。(习得性无助,是美国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的经典实验,是说在多次反复受挫之后,受挫者容易陷入无助的心理,放弃继续尝试)
B是心口不一的代表,小看了孩子敏感的感受力,真正的包容和表面的包容给孩子传达的信息是截然不同的,孩子在接收这种反馈信息时通常会解读为自己的不好,强化自责,却对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没有帮助。
C是在孩子失望难过时转移注意力,其实是一种换了方式的回避问题,剥夺了孩子遭遇挫折时面对自己的真实感受,处理自己感受的机会,更没有寻找解决方法的正确引导。
D强调撇清责任,让孩子在遭受挫折时更加觉得孤立无援,认为错误和问题都是自己一个人造成的,除了陷入自责自卑的情绪中,同样缺少找到如何找到走出来的方法。
说了这么多“坑”,那么挫折教育怎么做才是科学有效积极的呢?
理性的挫折教育是怎样的?
陈忻博士在《养育的选择》一书中总结:挫折教育不是给孩子故意制造障碍,不是在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不管不顾,不是用“你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进行所谓的激励,而是父母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要给予他们情感上、认知上、思维方式上的全方位支持,不让孩子独自去打无准备的仗,通过父母的引导和支持,让父母的爱成为孩子坚强意志的后盾,这才是挫折教育的核心。
那么,父母又如何在孩子遭遇挫折和困难时为孩子提供情感、认知、思维上的全方位支持呢?
首先在情感上的支持:就是让孩子感受到“不管你有没有达到目标,爸爸妈妈都是爱你的,当然我们希望你达到目标,不过人无完人,没有达到目标的时候。如果你需要帮助,我们随时在你身边。”这些信息的传达不是靠说出来的,而是靠一次次做出来累积出来的信任感。如同上例中,当孩子在考试中因为明明会的题而丢分难过时,正确而积极的做法是,先给孩子一个情感上的接受,可以是一个拥抱,一次爱抚,任何一种适合孩子的爱的表达都可以,让孩子体会到此时不是TA一个人在难过,父母能体会到TA的情绪,这是情感上的支持。
然后再陪孩子一起回顾试卷上的错题,耐心的与孩子沟通做错的原因,引导孩子自己说出(分析出)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先入为主的给孩子贴上“粗心马虎”这类的标签,明确了问题之后,和孩子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说如果孩子说这个错误是因为自己做题不熟练导致的,那就建议孩子在日常的练习中多做一些类似的题目,增强熟悉度;如果孩子说这个错误是因为看错了题目导致的,那就建议平时做作业时放慢一些读题的速度,养成把题目的要求读准读懂再做题的习惯。这是认知上的支持。
接纳安抚情绪——找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最后一步就是“以点带面”发散式的小结,可以找个合适的机会(比如睡前聊天或是饭后散步聊天时)帮助孩子把这次的挫折分析一下,重点传达3点信息:一是强化这只是一次失败,一次挫折,并不是不可战胜或克服的(目的是引导孩子对事不对人,避免陷入习得性无助的固定式思维模式);二是遇到挫折时一味的陷入情绪中是没有帮助的,有问题想办法解决就是了,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学会寻求帮助,避免过高或过低评估自身的能力;三是让孩子回顾感受自己遭遇困难和挫折时的心情,并对比克服困难走出挫折后的心情,告诉孩子无论难过还是高兴,都只是一种情绪,情绪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并不是孩子自己的问题,引导孩子明白:要解决情绪问题,首要的是先学会把情绪表达出来,不压抑不逃避,在情绪疏通后再回头看问题,寻找解决之道。这就是第三阶思维模式上的支持和引导。
在孩子成长中经历的每一次大大小小的挫折后,如果父母能够不断的使用上面提及的挫折教育在情感、认知和思维上的支持方法,并且能经常性的在挫折教育之后总结性的与孩子共同回顾上面的3点信息,反复坚持,孩子会慢慢的将这套面对挫折的应对办法内化,形成自我激励的内在动力,帮助其日后独自面对更多更大的人生考验。
小结分享泉叶自己的育儿实践——“挫折教育三步曲”
首先,父母情感上的支持,认同并帮助孩子疏导面对困难和压力时的情绪,是亲子关系强化的有利时机。
接着,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挫折和困难,学会接纳,明白世事并无完美,谁都可能犯错,接纳困难也接纳自己的情绪
最后,引导孩子养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让孩子感受体会自我成长、情绪流动以及自信一点一滴建立的美好。
谨记:一切有效成功的教育都是将爱在行动中传递直达孩子内心的教育
文尾,分享一首大宝小时候特别喜欢听的儿歌,让我们一起在歌词中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孩子成长的真实需要。我相信很多爸爸妈妈想要传达给孩子的“道理”都是对的,但孩子能否接纳这些“道理”,用对方法很重要。
更多孩子养育中的困惑、问题或是你有什么样的好方法好建议,欢迎留言,我们一起交流,共同为孩子撑起一片健康成长的天空。
《爱我你就抱抱我》
词/曲: 彭野
爸爸妈妈如果你们爱我
就多多的陪陪我
如果你们爱我
就多多的亲亲我
如果你们爱我
就多多的夸夸我
如果你们爱我
就多多的抱抱我
妈妈总是对我说
爸爸妈妈最爱我
我却总是不明白
爱是什么
爸爸总是对我说
爸爸妈妈最爱我
我却总是搞不懂
爱是什么
如果真的爱我
就陪陪陪陪陪陪我
如果真的爱我
就亲亲亲亲亲亲我
如果真的爱我
就夸夸夸夸夸夸我
如果真的爱我
就抱抱我
(End)
(本文文字原创,配图来源于网络,如需转载使用,请先后台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