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一篇小时候语文课本里出自魏晋 · 干宝的一篇《宋定伯捉鬼》的小故事,读的过程感觉好好笑,鬼也好可爱,读完之后还是有一些感触的,所以写下来。
先附上文言文,后面有白话文解析。
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之,鬼言:“我是鬼。”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言:“我亦鬼。”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
数里,鬼言:“步行太亟,可共递相担,何如?”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如是再三。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于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定伯自渡,漕漼作声。鬼复言:“何以作声?”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持之。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于时石崇言:“定伯卖鬼,得钱千五百文。”
译文如下:
南阳有个叫宋定伯的人,年轻时走夜路遇到了一只鬼,问他是谁,鬼说:“我是鬼”,鬼反问之,定伯就骗他说“我也是鬼”,鬼问定伯要去哪里啊,定伯说要去宛市,鬼说正好呀我也要去宛市,于是俩人便一起走了。
走了几里路之后,鬼说谢谢走太难了,建议俩人互相背着走,定伯欣然答应了,鬼便先背着定伯走几里,鬼说“你怎么那么重啊,你是不是不是鬼啊”,定伯说“我刚死的,所以还比较重”。鬼竟然很单纯的信了,于是换到定伯背鬼的时候,果然感觉到鬼很轻,于是就这样来回换着背走了一段路。定伯问鬼说“我是新死的鬼,不知道咱们当鬼的有啥禁忌啊”,鬼说“也没啥,就是不能别人朝我们吐唾沫”于是继续一起走。路中遇到了一条河,定伯让鬼先渡河,一点声音都没有鬼就过去了,轮到定伯渡河了,哗啦啦好大声响。鬼又产生好奇了:“为什么你渡河还能发出声音啊”,定伯只能尴尬解释道“我是新鬼,还不习惯渡河,您别怪罪”(哈哈哈)
两个人走到了宛市之后,正好轮到定伯背鬼,他就飞奔起来,把鬼吓得大声呼喊让放下自己,定伯压根儿不管,走到宛市中心的时候,鬼吓得直接变成了一头羊,定伯就把他卖了,又怕出什么变化,就朝他不停吐口水。卖了五百钱就走了。
哈哈,感觉这个是很可爱的故事,鬼很单纯,竟然相信了人的鬼话。
于是我联想起我妈妈给我讲的他们村一个老汉的故事,那老汉经常会遇到一些鬼魂之类的生物,他在矿上工作,每天天很晚接近半夜才回家,但是会经过一片乱坟岗,经常会跳出来五个两三岁大的小孩缠住他,拉胳膊拽腿,往老汉身上爬,还拿着土疙瘩给老汉吃捉弄老汉,后来某日老汉再次经过时,几个小孩又出现争着抢着给土疙瘩吃,老汉想了一招,蹲下身子,解开腰带,说“来,小孩子们,我背你们玩怎么样”,小鬼高兴极了,直接往老汉背上就趴,老汉直接用腰带一捆结结实实捆了三个,另外两个小孩说那我们呢,老汉说:“来,我一个胳肢窝夹一个”,于是把小鬼们硬生生带走了,快走出乱坟岗时,小鬼们不干了,纷纷要下来回去,老汉可不依,走出时竟然发现身上夹的是五块棺材板,于是带回家,生起火,准备把棺材板全部烧掉,结果烧的过程中不停的流出一大片鲜血。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这些邪魔妖物敢招惹过他。
且不说故事的真实性,如果真的存在鬼的话,人也一样是很聪明很勇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