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小说《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大概每个被生活所迫而讨生活的艺术人都有这样一个情节吧。毛姆是不是羡慕高更抛弃世俗生活,中年“出家”,谁知道呢。但是,通篇读下来,我只感到毛姆对于世俗的不屑,似乎隐隐流露出对于主人公追求“月亮”而放弃“六便士”的一种赞赏呢。
《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根据高更的经历改写的一部小说,至今引人深思,尤以文艺青年为多。
这世界,有纯粹的文青,还有纯粹的世人,当然有披了世人外壳的文青,后者一边纠结,一边生活,明知道所做非所爱,还是没有勇气放弃世人羡慕的的安稳和光环。这样的人,最容易喜欢这本书。
喜欢本身就是一种投射,仿佛有了勇气和决心也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并没有为主人公的种种坎坷觉得惋惜,反而是激赏。这个画家四十岁的时候放弃了证券公司一份优渥收入的工作、貌似美满的家庭、一双有教养的儿女……选择了巴黎潦倒的绘画生活,甚至卷入了别人的家庭——一个惹人嘲笑的善良的经纪人,不遗余力支助他,在他的辱骂下,仍然不忍看着一个天才病死在床,不顾妻子的百般阻挠,坚持把他引至家中由妻子照料,而最终的结局是经纪人的妻子爱上了这个她口口声声都很厌恶的潦倒的画家。虽然最后经纪人的妻子和主人公生活在一起,很不幸,她不能够引起他的兴趣,最终走上自杀的道路。
后来,这个画家来到了土著人居住的岛屿,并且找了一个当地的土著女孩儿过上了原生态的自然生活,并且他十分满意这种生活,还生了两个孩子,靠女孩子的椰子地生产的椰子以及偶尔靠卖画换取生活必须品。这期间他很幸福的安然的享受着在文明人看来极度落后、肮脏的土著人的生活,但是他的画作色彩之明丽却让人叹为观止。后来他患上了麻风病,直至视力失明之后,他仍然在屋子里的墙上绘画,并且嘱托妻子在他死后要把屋子一把火烧掉,妻子不顾别人的阻拦,按照他的要求烧毁了这间他绘画的房子。
很有蕴意的是,在书的末尾,作者又精心描绘了主人公前妻:她仍然是那么精致和上流、文明。在说起她的丈夫的时候,似乎他们之间从未曾发生过任何不愉快的事情一样。她评论他的画,也仍然保持一个知名画家的遗孀的风度,她是如此在意这种贵族的姿态,当然在她的教育下,她的一双儿女也一样拥有这样娴熟的文明人的生存技艺。最后,小说在描述这个文明的妻子教育下长大的儿子彬彬有礼的样子时,不忘想象一下远在土著岛屿被太阳晒得发黑、但那胸膛结实,拉着船的桅杆在海面上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画家的另一个儿子,小说在这样的对比中,意味深长的结束了。
然而,看过这本书的我,怎么也不能结束由故事延伸出来的思考。文明是我们千百年来追逐的终极,是一个发达地区引以为傲之处,然而文明的本身沾满了掠夺和屠戮的血液,他是原始的自然的刽子手,在破坏后的战利品上露出得意地笑。作者在这部小说里引发的对于文明和原生态的思考让人久久难忘。
此外,毛姆在书里讲到,有些人总是在下意识寻找能够让他们的灵魂安宁的“故乡”,他们在唯一熟悉的场景中落落寡欢,也许就是这种陌生感,让人选择远走他乡,漂流四方,寻找某些永久的东西,可以牢牢地依附在上面。也许某种根深蒂固的返祖诉求,督促这种彷徨者回到他祖先在历史的懵懂混沌时代离开的故土。
无论是对于文明的厌恶还是最终主人公找到了灵魂安宁之所,《月亮与六便士》把理想与现实写得非常的精微,毛姆太了解他的读者,一个在理想和现实抉择面前犹豫和彷徨的人,更容易羡慕决绝的人,我想,我们之所以会被这部小说深深打动,就是因为主人公做了我们设想过无数次,却一次也不敢去尝试的事情,我们在主人公身上看到一个内心的自己,我们也想最真实的做自己,不被陈规戒律所左右,遵从自然之道,有承受苦难的勇气,而非轻易地被生活关于阻力的陈设吓退。
然而,合上书,生活还是一如从前。继续寻常的普通人都在苟且的日子,一边幻想一边安逸。好像书中的主人公对着我们,露出轻蔑的微笑,但是我们无力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