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雪球上看到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当时也没保存收藏,事后也没有刻意去找(后来想想自己好懒)。今天捧起书本时,突然想起了这事,由此激发了写点东西的动力(之前的日子都不知道干啥了)。
作者阐述自己一年读100本书的计划实现了,接着又是第二年,看到堆积如山的书本,霎时间自豪许多(看!我好有学问呐)。突然有一天,他再次拿起之前的书时,却记不起这本书讲的什么?哪怕是用简短的几句话也无法阐述明白。
他说为了实现计划,每天拼命地读,划线、标记、记录读书笔记……一本完了接着就是第二本,很难有时间再翻阅以前的书。写到这里,我想我们也该自问一下,我们是怎么读书的?
我先说我自己吧,我平时很爱读书,为此我老爸在阁楼上做了一面墙的书橱,塞满那些空挡是我的梦想。我为此孜孜不倦的去读一些自己爱好的书,有网购的,也有旧书摊淘的。
读书过程中也是划线、摘抄等,后来记过读书笔记,感觉太浪费时间了,又尝试用有道、印象笔记等软件辅助,但是用了几天也被我抛弃了,太麻烦了。有朋友推荐可以用手机软件,我也无心顾及。
即使看看之前的摘抄的文字,却相互没有什么连贯,因为是单独摘出来了。我们学习英语就是个例子,一个单词放在不同的句子中,含义是不一样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老师说,单词放在句子中可以更好的记住单词。
我们大多数人一味着去读读读,却忘了之前读的是啥!要是写个读后感什么的,估计白瞎。这年月被“快速阅读”熏陶着,一时间要读的太多了,有时候都不清楚到底该看什么!
每种自媒体有推荐书单的,有开读书会的,有帮助他人读书的……我们一旦看到后感觉这就是自己需要的,结果买了一堆书,不读吧,对不起花的钱,读吧,到底先读哪一本呢?
种种疑惑吧。让我们也加大力度的去买书和看书。这种行为会让我们感到我们读书了,自己的知识一定增长了。但是呢,收获到什么程度,我们反思一下就会清楚。
我个人认为,我们读完书后收获不大的原因是我们的读书方法不对。我们也太受一些“名人”的影响,他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你。有些平台甚至推崇“大家来拆书”,“分享读书笔记”,……
再加上,目前的环境又讲究快,很多人基本写个框架,把书中的语句“安排”进去后,就可以说是一篇博文。可以说,现在很多公众号的文章就是这样。
关于内容,因为你没读过,你才感觉新鲜,所以你才关注,然后你看后你就想买书,可买了书后你又没时间去读,只能草草的浏览一遍,至于有多少消化了,还真没个数。
读书快慢要灵活
你要说一本书按照咱们之前的读书方法,从第一字开始一直读到最后一个字,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了。当今是信息时代,很多信息看过了就没有价值了。所以我们快速阅读信息,利用上了,说明信息就变现了。
快速浏览是可以的,如果遇到自己疑惑、或是正是自己需要的,就慢下来慢慢的品味。除了喝酒去品 ,读书也需要品。
如果说,咱去读《西方经济学》吧。我是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和老师,那我就得精读。如果我是企业管理人员,那我就泛读,或者仅作为工具来用。快慢因人而异,也可以说因需求而异吧。像《如何一夜成为百万富翁》(我不知道有这本书吗),让我去读的话,我估计最起码得连得读上十遍吧。(哇哈哈……)
千万别浪费你的心得
在读书过程中,我们会因为作者的一个观点或是某一句话,和自己亲身体会结合上了,顿时间有了启发,什么茅塞顿开、醍醐灌顶……之类的都来了,那么好,停下来!把这些一定一定一定写出来,因为再往下读,那些体会就再也回不来了。
说到这,这也是对我的提醒。以前读书也是,有体会了,心里马上想到,“艹,对啊,说的就是这么回事,是个好题材,等晚上写篇文章发公众号上去……”可到了晚上,那些体会虽然有,但是已经不深了,没有激发你去写的动力。
正因为我看到了那篇文章,我有启发了,想了想,我每天读书,成了浪费时间了。整天的那些想法都去哪里了。前些日子,也雄心勃勃写公众号,写简书。真正写起来了,那些体会、感触、心得等所谓的素材都找不到了。
做好自己,不受他人影响
现在自媒体好多,好像太多的人都在抢这份红利。但是这份红利背后,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去抢的。他们会喊着:“这是个知识年代,我们要读书啊!”他们说的对吗?
他们说的对!但是很多人理解错了。举个例子吧,路人甲是文学硕士,天天看书,但写的文章却不是畅销文章。路人乙初中毕业,天天泡论坛,玩QQ空间又做网站,结果他的文章阅读量是10000+。
这说明一件事,路人乙懂得销售自己,“会玩”互联网。很多人会说,“路人甲白瞎了,连篇文章都写不好。”其实,路人甲的能力很高,只不过玩的圈子不一样。曾经有个80后在农村4000元一年租了院子过上了“耕读”的隐居生活,三年后出了一本畅销书,一下子翻了个身。我们每个人都有特点,并不一定都体现在文章上。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有了体会就写点东西,哪怕就百十个字。但是就这百十个字,就成了你自己的,并且存在你的脑子里了,可以做到实时提取。
这样积少成多,慢慢的你的文章就有了,再慢慢的,你的文章就有“深度”了,在慢慢的,你的文章有品位了,在慢慢,你这个人就有价值了!
请不要受那些“保持每天一篇文章”人的影响。我说这个并不是咱没有勇气和决心,人和人不一样。快速型信息在价值上永远赶不上深度型信息。沉住气,玩深度。如投资玩长线的人比玩短线的人收益大一样,也如同做人要低调一样,结局往往真的不一样的!
无论什么事情都有正确的方法,这点只能说适合自己最好,只要你得到你所要的就行。待人做事都有方法,只有错的方法才知道什么是对的方法。试错是成功的必经之路(这句话就是我前两天看的一本书上的,这里用上了),错了,我们就学习了,涨知识了,进步了,也就成长了。
通过阅读一篇文章,我将我的心得分享如上,希望你也在读书上可以尝试这个方法,如果没有效果,还恳请你能告诉我比这更好的方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