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都能看见光,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儿,这几乎成了我的向往。我期待活在光里,借着光去除一晚睡眠的混沌,清醒地活出绽放的一天。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起读书,吃早餐,天气不错的话,我会打一套太极拳,二十分钟后去单位。七八点钟,我还会抽空阅读经典作品,以之为一天的营养滋润身心。
坐车四十分钟,基本上就到单位了。如今,无论是上班还是下班,看到街上行人稀少,感受很特别,尤其是下班时,我一种强烈的感觉,自己似乎在美国。
2018年,我在美国陪读,时不时出去玩,也拍些照片发在朋友圈。有一位朋友看到,说,照片只有风景,很少看到人。现在我能体会那种寂寞,空旷,就像在北京过年的感觉。
现在上班的这种状态,挺安静,不紧不慢,按部就班,从容优雅。上午九点开始工作,十一点半吃午饭,饭后我会到附近公园逛一圈。最近几天,湖里开始结冰,很多鸭子在戏水,行人在拍照,还有人在那空场地踢毽子,更多的人在散步,一副人间安详和平气象。
我很喜欢这种悠闲的感觉,在一边散步的时候,我还拿出庄子的书来读,体会那种与自然融为一体、扑向大地的感觉,让自己完全沉浸于与大地的合一之中,这其实是中国古人很高远的境界。
半小时后,我散步回来,一点继续上班。三点半四点左右的样子,感觉有点疲倦了,脑子已经转不过来,我会转换一下工作,不是看稿,而是写点文章,或是总结一下,一天很快就度过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我享受这种工作,至少让我有自由,让我舒展,有松弛感,可以不断去发展自己。
平时我在地铁上会整理一下今天要发的文章,或者写个1000字左右,当然之前其实有了素材,也写了几段文字,稍微整理一下就可以发在简书上,这是我在地铁上做的工作。
白天,我会专注看稿,非常投入,让自己产生那种心流,涉及人事或比较着急的事儿,有时情绪上会有波动,但及时调整,富有创意地解决,也会很有收获。
每日生活差别不大,但依然可以使之变得新鲜,甚至美丽,更重要的是,发现自己的使命,成为一种属于你自己的方式,发现自我的核心所在,以及你真正的归处。
在《回忆·梦境·思考》中,荣格描述过一个他早年的梦境:“一个不知身处何方的深夜,我顶着大风艰难地缓慢前行。浓雾被吹得到处都是。我用手心护着一小点烛火,这烛火随时都可能熄灭。但我需要竭力维持,因为一切都仰仗这一捧微光。”这就是存在于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微光,这光芒可以经由我们照亮世界。
记得一年的《南方周末》的新年贺词说:"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有一种力量,正在你的指尖悄悄流动,有一种关怀,正从你的眼里轻轻放出。在这个时刻,我们无言以对,惟有祝福: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往前走的继续走,让幸福的人儿更幸福;而我们,在不停为你加油。"
我们可以成为为这个世界带来光明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