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记下关于"见识"的小感。
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在京城读外来务工打工子女校,弟弟北京人就读于片区里一所很好的小学,有一次弟弟说他们班一个男生带了一块橡皮能拉出丝还能捏回去继续擦,我接触的橡皮从来都是硬邦邦的只能用小刀切,我戏谑笑着说不信,以为他故意逗乐玩。他还说他们班一个男生家里的马桶是金子做的,我说他和那个男生都在吹牛。之后弟弟好像又说了些什么班上的趣事我都不信或是说我没有表现出一丁点兴趣半点新奇,全程我都只认定他在认真地开玩笑吹牛,当然这次尬聊很快便不了了之。
大四毕业了,看电视的时候手里无聊地捏着画画用的可塑橡皮,不停疯狂地改变它的形状,时不时抚触那最柔软细腻的丝。在这样游戏两三天过后才反应出,这就是大概十五年前弟弟口中的橡皮吧,还顺带忆起那个金子做的马桶原来不是吹牛,而是富人的生活里真有金马桶存在。这也算是生活认知吧,因为生活阶层不同,彼此生活圈悬殊,同一个年龄认识同一件事竟然可以晚这么多年。
更重要的是当年自傲于优越过学校里绝大部分学生,虽然自己也是打工子弟留守儿童却自恃校长是亲姑姑,目光局限于在这所打工子弟校,这里能够给我虚荣带来的成就感,觉得所见便是世界,没有亲眼见过的都是吹牛,更或者是说我在保守自尊不想被人嘲笑无知。我没有看到北京富人圈的生活,还拒绝了弟弟向我继续描述另一种新奇的生活。
所以我选择不相信。没见过的事不相信还嘲笑是在吹牛,温和的弟弟没有和我争。这件事也让我迟到这么多年才明白,和别人分享他们没见过的奇闻趣事,即便别人不信我也应懂得“话至如此便够,不企他人全信”,看着他们信或不信,笑笑就好。
见识少便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不信任感,或是认为新生事物在挑战自己的权威与自尊。不相信是因为离这种真实太遥远了,不论年龄大小,具体来说因为生活阅历不够,见识浅薄,或是活在一个类似于朋友圈的世界里,耽于表象,止于羡慕,一边自傲于他人与自己比太粗陋,一边又不免自卑于别人不漏声色的吹嘘。
如果当年我选择相信,缠着他说学校里发生各种各样好玩新奇的事,可能我又会更早见识更广阔的生活。不是如果当年,而是浅意识里应该有好奇与探索的心,这样还会见识少吗,或是见的比大多数人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