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你会为初春悄然绽放的第一枝新绿欣喜吗?你会为晨曦的第一缕阳光而欢呼吗?对这一切来自自然、来自人生的美的享受和体验,构成了我们生命中的美丽。
今天我为大家分享的是《我心中的理想美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我心中的理想美育,应该是一种自然的美,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让学生亲和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美有很多种,当你站在大自然中,欣赏它的美时,有没有觉得是一种幸福;当你面前摆放着一盘色香味俱全的食物的时候,你会不会觉得这是一种美;当你看见一朵小花向你绽放笑脸的时候,你会不会觉得这是一种美;当你欣赏一副漂亮的图画的时候,你会不会觉得这是一种美呢?
确实如此,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花花草草都具有它们自己美的含义,它们都是人们审美的对象,它可以让人们忘掉生活的烦恼,放弃对生命和爱的渴望。理想的美育,必须走出书本的“小天地”,融入大自然中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享受它的温馨,感受它的灵气。
是的,自然美能够给人以心灵的愉悦乃至生命的滋润。它的秀丽、清雅、柔和的景色,如水的月光,碧绿的油菜花田,涓涓的细流,鹅黄色的柳丝,都会让人感到安静舒适。那汹涌的大海,奔腾的长江,陡峭的山崖,它们的壮丽粗旷的景色,使人心旷神怡,一种雄伟之美,油然而生,人们情不自禁的赞赏大自然的博大和豪迈。
可是,现在的学生为了考试,为了学习,孩子们关在教室里,进行所谓的“美育”,学生早已不懂什么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不懂什么是“炊烟绕梁”?也不懂什么叫“惊涛拍岸”?其实大自然就是一部无与伦比的“活教材”。新教育中提到的“聆听窗外声音”,强烈的呼吁,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全身心的去阅读大自然,没有对大自然发自内心的亲近,就不可能有真正理想的美育。
书中这样写道,在自然美育的问题中,有两个误区:一是担心在学生走进自然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安全问题,因而“封杀”了所有的郊游和各种亲近自然的行为规定,不得组织此类活动;二是总是希望每一次野外活动都有教育意义,比如说“了解家乡的巨大变化”、“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等,而且这样的郊游对学生来说,往往还承担着写作文的重任,因此以来对自然美的感受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其实不用那么多的“设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自然的亲近,对自然美本身的感受就是一种教育。也可以利用周末或者是放假的时间,让家长们带领自己的孩子到野外去参加一些活动,感受大自然的各种美,何乐而不为呢?
无论是朝阳初升时,小草上的一颗露珠还是暮色降临时原野的一缕炊烟,都会让我们油然而生对自然的亲切感和崇高感,所以让我们、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去亲近大自然,才是真正理想中的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