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初升高的高分当上了人生中的一次班长,说不兴奋不正常,想着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做班级上的领头羊,然而结果却“凄凄惨惨戚戚”地过了一个学期。和同学的不融洽相处,成绩的明显滑坡,比我分高的同学嫉妒不屑的眼光,然而自己的孤独,压力只能在夜晚宿舍被窝里默默流泪释放。
下半学期分科,学号让我变得冷漠,同样没有小伙伴,并且特别的是我还被孤立了,那种感觉就是全世界只有你一个人,周围的同学就像上帝,站在高处指责你,讨论你,排斥你,内心深处的酸涩苦楚让我萎靡不振。于是我吵着闹着说要出去租房子,家里人他们舍不得我,便低下头去求人,在劳累的工作后还担心着我,给我想办法,各种找关系,找老师,而我当时却把自己的成绩不理想归咎于没有陪读,只要陪读,我可以在房间里多读一会书,就可以提高很多分,现在想想觉得真是够滑稽的,因为我深切地认识到课外掌握率远远低于课堂掌握率。这样家里人因为没有帮我弄到陪读的机会而时刻自责愧疚,我心里说不出的滋味,更多的感觉是无颜面对他们,本来就是自己的问题,却让他们替我收拾烂摊子,让大家都不愉快……ps 学校明令不允许陪读,但是找一些关系就可以出来陪读了,成年人了,你们懂得意思
高二,我如愿以偿地可以在外面租房子陪读了,家里花了不少钱,我的成绩也有了一点起色,可以在10名左右徘徊了。那时班里有个女生很优秀,我非常想超过她,明明自己才是学霸,凭什么她能够得到别人的夸赞。(第一当时自己心里一直过不去班长的这道坎,因为被撤职觉得很没有面子,努力做到最好; 第二理科班,我只想和女生比,况且她不是第一,班上几个男生实力强)然而她确实脑袋瓜子聪明,我一次都没有超过,她也进了高三的重点班。到了第二学期的小高考,大家都听说简单,争取5分,可是那年偏偏5分的人数和往年比是最少的,而自己考的更是一塌糊涂,情绪自然低落,一个人在租的房子里哭的撕心裂肺,之后不知怎么的,准备高三了,所有科目一落千丈,家里人鼓励我,几乎每个晚上工作完后都来看我,而那时我的神经似乎太过于压抑,我不愿意和任何人说话,成绩也掉到25名左右。
高三,由于高二上学期成绩不错,学号还可以,想着高三发奋,而分了班自己好像也有了一个“小伙伴”(之所以加引号是觉得她某些地方我看的不顺眼,现在没联系了)。而那段本该我疯狂学习的时光似乎没有利用到效益最大化,不怎么笑的我渐渐乐呵乐呵,神经也没那么紧绷,感觉是自己懈怠了,高考最后没有考好,甚至英语考到了最低分,只能在家里哭,然后填志愿,报专业,感觉是要用双倍努力加紧脚步,这样或许能够追上别人。
总结一下吧,智商,情商,其实应该逐渐培养,不论在何时,哪怕是单纯的学生时代,高低不同都会让你有不一样的人生轨迹。而没有一个好的出身,更要努力学习,“衣带渐宽终不悔”,希望在学习时真的能够做到这个样子,不枉是一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