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过营销方案的都知道,一个方案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策略的推导。经过行业、市场、消费者、竞争等方面的分析,最终推导出那一页的PPT或者仅是几句话,我们称之为策略。而这“策略”也将成为下面落地执行所围绕的“核心”,可以说“策略”是分析的终点,是执行的起点。而营销专业出身的我,自然也对营销上的各种策略(诸如4P、4C、4V、STP)如数家珍。可是有那么一次在写方案的过程中,面对那一页空白的PPT,我竟突然不知该如何落笔。“策略”这个词在我脑中是那么的熟悉,可是在那一刻我竟发现自己竟然说不出策略的定义是什么?内涵是什么?本质是什么?而一个完整的策略应该包含哪些?而又应该以何种面目呈现于PPT?
在寻求上述诸问题的过程中,我又发现了另外两个词“战略”和“战术”。这下可热闹了,什么是战略?什么是战术?战略和战术是什么关系?而战略、战术和策略三者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如此的复杂,感觉要说清楚都可以写成一篇论文了。然而我相信,任何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都有一条本源性法则。所以我尝试着对这三个概念进行剖析,从而找出其内在的一致性。
最终我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所谓战略、战术以及策略其本质内涵是一样的。”这三者都可以用这样一个定义来统一描述:“在有限的资源下,为实现目标,依据对环境和形势的分析而制定的方案。”简而言之,即目标实现方案。
所谓战略/战术其实质是人类对复杂宏观长远目标进行的纵向层级分解;基于顶层目标所制定的实现方案称之为战略,而战略步骤的实现随即转换为了这个纵向分解系统中的次级目标;基于次级目标制定的实现方案称之为战术,战术的实现成为再次一级目标,基于此目标进行底层的执行。也就是说,战略和战术的不同在于其目标层级的不同,战略以全局宏观目标为目标,而战术则以战略的实现为目标,底层执行则以战术的执行为目标。也即战略、战术以及最后的执行落地,其本质皆一:“目标实现方案”。而策略只不过是目标实现方案的一种统称。用一张图来概括:
为了更好的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建设,国家提出了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在这个战略中,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的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一目标,我们提出了分三步走这一目标实现方案。第一步实现温饱,第二步实现小康,第三步达到中等发到国家水平。而随即这个战略中的每一步都成为了在该时间段内所有经济手段的目标。比如在1981年到1990年间,本是解决方案一部分的“实现温饱”,在这里就转换成了目标。而基于这一目标,我们会制定比如在农村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样的目标实现方案。而为了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目标,我们会制定包产到户这样的目标实现方案。
也就是说,所谓战略思维,其本质是对于复杂宏观目标的分解,经过层层分解落实到最小可执行动作,从而使得目标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