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好,在即将毕业的日子里,写下最后一份作业,希望可以共勉。
我的30岁
30岁之前总嫌时间过的太慢,生活没有目标很迷茫。
32岁喜得千金,看着女儿稚嫩的脸庞、一双清澈见底眼睛,想把最好的都给她,她就是我的一切……
原本以为往后人生就是工作结婚生子退休,按部就班的人生轨迹才算得圆满。
面对死亡
当得知亲人患上肝癌,如同晴天霹雳,我自己思考如果是我,我应该面对……
时隔3个月,亲人被病魔无情的带走了。我哭喊,心被撕扯,便抱怨老天不公
感到自己也会死,在这死亡困顿中徘徊,思考自己为什么活着……
问自己“如果生命剩下3个月,我会做什么?”
你相信一本书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吗?
我信,因为这件事情就发生在我身上,看完那本书,我知道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网上看到很多人说时间管理,带着好奇心找到一本《奇特的一生》,里面主人公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的让人惊叹。因为柳比歇夫不是时间的主人,也不是时间的奴仆,他和时间成为挚友,彼此追赶度过了一生。
通过时间管理学习践行,我发现了时间的秘密,生活就像跑步机的跑步带,似乎永远动起来才能至少保持原地不动,我去读更多的书,后来遇到樊登读书,参加线上训练营,线下读书会的活动,也认识很多优秀的书友。
正如余生精进,也才至少不负过往的每一份努力,发现我40岁以后的人生同样可以拼搏,可以有为之奋斗的梦想。
学习力内化一种习惯
不忘初心。当看到网上有读书线上训练营,兴奋到爆,因为这样我可以学到更多的读书方法,链接到更多喜欢学习读书朋友。时不时的翻看日历,等待开营的一天。
参加训练营30天集训,共读10本书,两天读一本,每天500字输出,对于刚开始读书的我,以前读书半个小时读30页,而且还看不懂,无非是压力山大。
在训练营里的学到的是将学习力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当我看到班主任到辅导员和各位同学们学习的劲头只增不减,如晨读、宣誓、分享、思启、短剧活动等等,每一次活动都鼓舞到我,心里想着我还能再坚持坚持,看到了每个人对学习、对知识的渴望。
在训练营期间有各种烦恼,工作生活时间被打乱,再加上自己拖延症,总是将作业一拖再拖,一度想要放弃,盼望着训练营早点结束。
我能坚持完成训练营任务感到自豪,在期间就像登山,坚持好久,终到山顶后,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白驹过隙,训练营马上要结束了,就好像电影里面师傅对小徒弟说:“我只能教到这了,以后要靠自己了”。
除了这份坚持,更重要的是把学习力内化成一种自己的习惯,一种像吃饭、像喝水一样的自然,只要你之后一直朝着把学习内化为习惯的方向去努力,那么终将有一天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亲爱的同学们,无论你是身处繁华都市,或是偏僻的乡村,在学习的路上,你永远都不会踽踽独行,而是有一群超越时空界限且志同道合的朋友,一直伴你同行,请在你沮丧、难过的时候,铭记这段共同努力的时光,我们曾经一起走过。
未来的自己会慢慢变老,在时间面前会变得越来越无力。
但我愿意为了未来—哪怕一丝的改变—全情投入。
任何时候,不要因为时间的逝去而放弃希望,一定会遇见更美好的人生!
—
2020年7月16日夜,38岁的我对自己说。
山高路远,我们有缘再见
孔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