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人,对人生意义的解读真的是千差万别。而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差别呢?
从我们刚刚出生那一刻起,就开始了对“生活的意义”的探索。
就算是孩子,也想弄清自己的力量和自己在周围环境中的地位。
在人生的前五年,已经具备了一套固定的行为模式,即他们以怎样的方式和方法去对待一切事情。(可见5岁前,是人生的重要时期。)
一个孩子,即使对人生意义的认知偏离正轨,处理问题的方法错误,他们也不会改变。
只有他们学会检讨自己,对自己的认知加以改正,他们对人生意义的理解才能得到改变。
(许多成人何尝不是如此呢?自我察觉,是人修正自己的第一步。“自知者明”,就是这个意思吧!)
童年的不快乐,不同孩子和成人会有不同的解读方法:
有的孩子会想:“我一定要使自己的状况得到改善,不要让我的孩子再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
有的孩子则会想:“上天真的好不公平,为什么总让别人享受美好的东西?既然上天对我这样残忍,我还有必要对别人给予慈爱吗?”
有的成人认为:“因为我童年时受了很多苦,所以我现在做什么都无可厚非。”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的经历不能决定其一生的命运,但会对人的命运造成影响。
我们认为,在童年时期有以下三种经历,会影响他们对生活意义的合理解读:
一、身体缺陷
在婴幼儿时期患病或存有缺陷的孩子,经历了痛苦的童年,根本无法意识到人生的意义就是对社会的贡献。
他们会因周围人的嘲笑、同情或挤兑变得更加自卑,会以为自己受到社会的侮辱而变得内向,并且认为自己不会对社会有任何贡献。
大部分这样的孩子因为无人理解他们的痛苦,会越来越自我。
他们大多失败,是因为他们往往过于关注自己的缺失,而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
二、溺爱
家长对孩子过于宠爱,也是导致孩子对生活的意义进行曲解的一大因素。
在这类孩子的心目中,自己无需争取便可达到一切。
他们还认为自己天生就具有某种权利,无人能及。
然而,一旦他们不再成为众人的焦点,便会无法忍受,觉得周围的人都对他有亏欠。
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习惯了只索取不付出,他们根本不懂得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他们一直生活在关照中,缺乏自立能力,从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他们脑海中只有自己,根本不懂得与人相处、合作的益处。
这类孩子,长大以后很危险。
如果让他们像普通人一样合作完成某件事,他们定不会服从,甚至公然反抗。
如果有人对他的处事方式表示不能接受,他们只会认为:所有的人都在和我作对。
以上反应,都表明他们对人生的理解是错误的。
他们的思想是:人生的意义就是自己永远第一,自己至高无上,自己可以为所欲为。
三、冷落
受人冷落的儿童,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关心和互助,因为他们的脑海中从未有过这样的名词。
可以想象,当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不悦,总会高估困难的程度,从不去争取他人的帮助。
当他看到社会冷漠的一面,就会认定整个社会都是如此。
他们连自己都无法相信,更别提相信别人了。
实际上,任何经验都无法与感情相比。
母亲最初的任务就是让孩子一出生就感受到对自己的依赖之情。继而,她可以让孩子将这种情感范围扩大,直至周围的每一件事物。
如果母亲没有完成这一任务,孩子就很难对周围、对社会产生兴趣,也很难再有与人合作的意识。
事实证明,被忽视的孩子根本没有对人的依赖感。
综上所述,身体残缺、过于被宠爱和被人忽视的孩子是很容易被误导的,他们经常形成错误的人生观。
他们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找到人生的意义......
忽然想到了乔峰,很长一段时间,乔峰认为人生的意义就是报仇。
后来,灵秀的阿朱,用自己对乔峰深挚的爱,用自己的生命,化解了乔峰对报仇的执念;
又想到了杨过,杨过多次想要寻机杀害黄蓉和郭靖为父“报仇”,直到朴实的郭靖,用拼死的救护,让杨过彻底解开心结;又用“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情怀和举动,感染杨过成为“神雕大侠”。
就好像一个人,中毒至深,深入肺腑。
需要一个拥有强大内功,又有意无意地愿意牺牲自己、为他输送真气、清气的人,他的人生观才能拨乱反正,重获新生。
现实中能遇到这样治愈系的灵魂摆渡人,何其有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