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你与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间隔不超过6个人,
也就是说只要通过最多6个人的连接,你就能联系上任何一个人。
这是著名的“六度空间理论”,由哈弗大学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拉姆在1967年的实验中发现的。
他设计了一个连锁信件实验,寄出了50封信给多个城市参加实验的自愿者。
任务是请他们想办法把信交到指定城市的一个股票经纪人手里,
要求参加的人员把信寄给他们认为最有可能接近或认识目标的朋友。
如果不能达成任务,就通过朋友的朋友再寄,经过多次的转寄,让这封信尽可能连接到指定目标。
最终,大部分的信都寄到指定股票经济人手里,每封信经手最多6次,最少2次。
光凭这个实验,并不足以让人信服。
但通过数学解释来佐证,就大大支撑了这个理论。
用数学计算,如果我们每个人认识44个人,这44个人分别也认识44个人,以此类推。
经过6次连接,也就是44的6次方,得到的数字是74.6亿,如果算全地球的人口,这个数字正好也覆盖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21世纪互联网时代,我们想连接到一个陌生人,找他的直接联系方式变得容易很多。
邮箱账号、微博账号、微信号、QQ号、网上留下的登记信息、电话,
这些渠道都能方便我们与他人建立连接。
比如说你想与某个名人交流,如果他开通了微博,你就可以去他的微博账号留言。
甚至美国总统拜登个人的账号,你都能在网上找得到,只不过他不会理你罢了。
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六度空间理论”是能连接到任何人,但被连接的人如果不希望被打扰,
他们会主动地制造屏蔽,不让你能连接成功,使你在某个连接环节就不能往下进行了。
这就是理论上可行,实际上无法实现的原因。
那么,有没有办法真正实现连接呢?
答案是有的,我们需要找到那些真正具有强大人脉的人,
想办法认识他们,他们的连接渠道是畅通的,不会被屏蔽所限。
说起人脉广,在精不在多,真正值得交往的其实也没几个,
主要努力维护好那些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的人脉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