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初中毕业生填报志愿,第一届学生的孩子在自己班里,我姑且把自己的开门弟子叫做y君。
y君是一个很佛系的爸爸,小时候家境不错,父亲是村支书。读书时候,活泼好动,凭着高智商被保送进柯桥中学。大学毕业后在事业单位工作,工作环境安逸稳定。
y君在培养自己的孩子上也秉持佛系的理念。小家伙要用电脑,他不加禁止,y君的理念是,存在,必然有合理性。手机平板既然拥有,就要使用,所以小家伙的成绩不如人意。虽然多次和y君沟通,但师生之间的交流基本是鹅对鸡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时间长了,我也只得作罢。
中考前夕跟小家伙深谈了一次,两人达成口头协议,暂时减少手机平板使用的次数,一门心思对付中考。一个月下来,成绩倒是进步挺快的。
今天y君到学校填报志愿,结果我们这对师生就接下来小孩子的读书问题发生了分歧,y君认为他不会给孩子读暑假培训班,也不会禁止孩子的手机使用,至于今后的高考,考到哪里算哪里,今后的就业能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样的佛系态度引起了我深深的不满。
一个孩子既是个体的生命,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同时他最终也将是一个社会人。作为社会人最终要回到社会,经过社会大熔炉的锤炼。我和y君之间的争论有点激烈,最终我暗暗提醒自己,孩子是他的,作为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至于对方能否接受,那不是我能力范围之内的。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坚决捍卫你坚守自己观点的权利,我只能这样告诫自己。
当佛系遇到内卷,是坚持自己的本性呢,还是努力适应社会,我觉得都不能够太过极端。过早地让孩子进入从心所欲的轨道,对孩子人格的塑造是不利的。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辩证的看待。
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一个孩子从学校毕业之后,虽然他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在走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后,多数都沉睡在记忆里以至于慢慢消失。但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在探究思考的过程中,慢慢养成的各种能力,包括吃苦精神,独立思维,各种素养等,一定会成为沉淀在骨子里的一种东西,他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反而会随着经历渐渐固化成型以至于影响你今后的人生。
突然就很想对y君说一说,当年高考曾经在冲动之下交白卷的男孩,十年之后却后悔了,因为他必须为当年的交白卷买单,因为没有大学文凭,所以他只能打低级的工,为生存而挣扎,我想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今后人生幸福。虽然今后的幸福是不可确定的,而眼前的佛系是可以看得见的。但是佛系就一定是幸福吗?奋斗就一定是不幸吗?在奋斗中找到成就感,从而得到的幸福感,在某种程度上比佛系而得到的安逸更为可贵。
但是今天,我只能借助简书这个平台,隔空向y君提出我的想法。命运里所有的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高学历不会确保你儿子一定成功,但他能提高你儿子成功的几率。我知道他一定不会看到我的这篇文章,我也知道我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我甚至知道这只是我的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但是,那也是我的一种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