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的房子自三源河起,依山势向上而建,除了老街的土木房子,建国后多为红砖房。平房一律刷上白灰,配着青瓦也倒有几分雅致。楼房则全裸着砖体,颇有点高大炫耀的意思。
那时能住楼房是挺有面子的事,我和父母的小家就在盐边中学的红砖楼的三层,紧靠着去市里的大马路。在另一边阳台上则可以望见蜿蜒的三源河。拿现在的话说,上风上水,学校配套,交通便利,应该算是好房子。
但我却并不太喜欢那个家,原因大概是因为爸爸在外当兵约等于无,妈妈当班主任又太忙了。我在这个房子里的记忆,常常就是一个人呆着。
早上睡醒,妈妈已经陪学生早读去了,我自己摸到厨房去,锅里会有妈妈留好的早饭,胡乱吃了,就把床地下一筐小人书拖出来慢慢看。看到肚子有点饿了,妈妈就会带饭菜回来了。有时也不一定回来,我就到隔壁副校长家门口去转,闻闻里面有没有飘出饭菜香。那个时候普通人家大门白天都不关,开着通风,只有个纱门关着防虫蝇。所以和气的副校长只要看见我在门口晃悠,肯定会叫我进去吃点。有时还在他家吃完点心,顺便看书再打个盹,直到妈妈回来把我叫醒,千恩万谢的告辞回家。
那时最喜欢的时间就是晚饭后,妈妈会带我去教室一起上晚自习,还给我找个方凳当桌子,给了纸币随便我画什么。偶尔还可以扮演小老师,狐假虎威的巡查一下高中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有没有认真学习。
教室在最靠近河边的地方,而家属楼已经靠近大门了。下了自习,我要牵着妈妈的手,爬好多楼梯才能回到家。晚上,是我觉得这个家最暖最好的时候:妈妈会给我洗澡,吃鱼肝油,还抱着我给我讲个故事再睡觉。偶尔我半夜醒来,旁边没有了妈妈,我也不害怕,她一定在客厅开着小台灯,有时改卷子,有时备课,有时拿着针笔在蜡纸上刻卷子。
我和妈妈的小家也是不错的,但是如果要和外公外婆家比起来就差远了。外公外婆家住在公安局的家属大院的平房里,不但房间宽敞得多,还有有花台,有杂物棚。最重要的,是有各种好玩的地方,还有一个大院的小朋友。
现在闭上眼睛,我也可以立刻想起大院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