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每天早晚吃饭时间,我都要给儿子播放凯叔讲西游记音频。跟着听了一点,我不禁赞叹凯叔讲得确实有趣,是我看电视西游记时不曾有的感受。(也许也是因为年纪大了,心境变了,感受也就不同了,也很惭愧没看过原著)
有次,听到一段在女儿国的故事。
取经四人组刚进女儿国时,唐僧师徒无意中喝了子母河的水,于是孙悟空就去如意真仙那里讨要打胎的泉水。
如意真仙却不给泉水,因为他是牛魔王的弟弟,他的小侄子红孩儿被菩萨收了去,所以他就对孙悟空怀恨在心,认为孙悟空毁了红孩儿的美好人生。
孙悟空就奇怪了,红孩儿被菩萨收去做徒弟,不是很好的事儿吗?为什么说是毁了他的人生?如意真仙就反问道:你想想,是在山上逍遥自在快活?还是去给人家当徒弟快活?是随心所欲快活?还是听命于人快活?不等孙悟空回答,他就总结道:自然是逍遥自在快活!说着就跟孙悟空打了起来。
孙悟空条件反射就跟他对打,但这一番话却让他陷入了沉思,一边打着一边神游天外。原来,在这之前,他的心还在犹豫,他总想着陪唐僧取经究竟值不值得,自己在花果山做齐天大圣逍遥快活不是也很好吗?为的什么要跟着唐僧吃这些苦呢?
一边是陪人家吃苦,然后取得真经;一边是自由自在快活无比。两相比较,看起来没有什么理由让自己抛弃快活,去受磨难的苦。孙悟空正是因此而迷惑。
听到这里,我顿时心下一惊,这可是个哲学问题啊!这西游记果然了得。
我正思索着,他该如何想,只听孙悟空道出了答案。他想,在山上,自封为王逍遥自在是快活,可是那样的快活,每天都一样,没什么变化;但是跟唐僧一起每次都会遇到不一样的磨难,每次解决磨难之后,心里却无比快活,这个快活更快活。
没有磨难,经历过磨难之后获得的欢喜,怕是怎么都不会来吧!自己究竟是要小快活还是要大欢喜?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孙悟空想到这里便大彻大悟,决心死心塌地追随唐僧去西天取经。
听到这里,我像被击中了天灵盖一样,浑身一个机灵,突然之间就想到了很多东西,也理解了西游记想要表达的一个内涵。
如来佛祖的五指山、菩萨的金箍圈,唐僧念的紧箍咒,都只是外在的压力,让孙悟空不得不走上取经这条路。可是,如果内心不想走,再多的外力也没办法让人心悦诚服,不过是徒增痛苦而已。同样是取经,外力作用下去做,和自发地去做,心境是完全不一样的。只有当内心愿意,心甘情愿去做,才会去挑战磨难,获得真正且长久的快乐。
这里面,有两层启发,一层启发是说做事要找到内心的驱动力。另一层,它在说什么样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只有真心认可自己所做的事情,才会不畏艰难一心向前;只有认清了自己的使命,才能不再迷惑不羡他人,心里只存平淡和欢喜。
实际上,懂得第一层道理并不是难事,难就难在如何分辨什么样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对我们来说,生存的压力、名誉、地位、家人的期望,可能就是同金箍圈和紧箍咒一样的外力,而对所做事情发自内心的认可和热爱,才是做事真正的内在驱动力,也才可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但是,人们往往忽视这种热爱,或者很难产生这种热爱,只会希望略过这种奋斗的过程,直接拥有大量的财富,认为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快活。
所以,人人希望一夜成名或者一夜暴富,并不愿意去一点一滴辛辛苦苦积累自己的威望和财富,尽管没几个人有机会一夜暴富。
这让我想起之前遇到的一件事儿。
家里要做一个榻榻米,我就到建材市场去找能做的店。巧的是,在偌大的建材市场,我转了几圈才走进一家店,而走进去才发现两年前我在里面买过一个厨房拉篮,于是这让我一下子决定就在她家做了。
因为这层关系,老板娘竟拉着我聊起天来。大约五十岁左右的老板娘,不知不觉就跟我吐露了不少心声。她愤愤不平地说,自己辛辛苦苦一门心思做建材生意,每天起早贪黑爬高上低,甚至还要亲自搬重物,却不及老公朋友从30岁起就在家不干活,每天睡到自然醒,跑去茶园喝喝茶,没想到还能倒卖房产赚了几百万,车子换了一辆又一辆。
这样一对比,她直叹人生真是不公平。
会写文的人常常口拙,我也不例外,我翻来覆去只得安慰她,人家再有钱也是住一套房,开再好的车也只是开,一样是穿衣吃饭过日子。她只是反驳我,那可不一样。反复了一会,趁她接电话的工夫,我就离开了。
回过头,我想起她仔仔细细跟我核对图纸,本子上密密麻麻写满记录,跟我说自己从来不马虎,说这话的时候她一脸自豪,跟店里不情不愿过来解释图纸内容的设计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还跟我说自己有一次明明放假休息了,在家觉得无聊、不放心,还是到店里转了一圈。
是呀,其实她不知不觉就透露出了自己对这份事业的喜爱,尽管她并不自知。虽然她总说这份工作很烦,但她说起自己事业时脸上的光彩却也是明明白白的。只是,她并未意识到自己的欢喜。
至于她嘴里的朋友,又是否真的欢喜呢?我们都无从知晓。
也许,她是真的喜欢过这样的生活。
也许,她也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挖空心思努力钻营倒卖房产之道,其中的艰辛也未必如表面看到的那样简单。
也许,正因为新买的车只能填补一小段时间的空虚,所以她才会一辆接一辆地换,更高档的车。
人,究竟是需要心灵满足的动物。而心灵满足,又并不单单只跟金钱挂钩。有钱了未必能心灵满足,没钱也未必不满足。纯粹看个人的心境。
那怎样才能转变心境,达到对所做事情发自内心的认可呢?这就不可说了,也许哪天因为什么事情你就顿悟了,就像孙悟空遇到如意真仙一样。也许你需要花一辈子的时间去寻找这个答案,也或许你永远也不知道往这里想。
所以,如果无法改变现状,就试着转换思路吧;如果有能力改变,那就寻找真心喜爱的事物去做吧。不要听人家标榜月入几万你就冒冒失失投身哪个行业,而是要看看自己是否真心认可和喜爱;也不要听人家一夜暴富,就嫌弃自己当前的状态,而是想想自己究竟缺的是心境还是金钱。
如果你已经幸运地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那就不要再担心成长是否缓慢,只要你享受当前的事情,还怕什么前途漫漫呢?缓慢只会让欢乐来得更绵长。要知道,当取经四人组都成佛成仙之后,他们的故事也就结束了,闲时坐在云端,他们也许反而会回味当初在山林打死妖怪的那一棍。
这个西游记实在是高明。佛祖把如意真仙安排在这里,点化孙悟空。孙悟空从此就悟了自己的人生和使命。生生勾出了我对原著的兴趣。
那么,亲爱的读者,你呢?你的人生使命是什么呢?
愿在尘世打怪升级的你们,尽早找到自己历经磨难的快活和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