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认为是认同与接纳 ,不论你是父母还是孩子。
前不久去参加过一次《正面管教》的课程,这里就说一下给我感触最深的「愤怒三部曲」吧。
愤怒三部曲
解释
不要被名字给迷惑住了,因为只看名字,还是满满的「怒气」,但实质上却只有平和、和善而坚定。
所谓「愤怒三部曲」,即当我们面对孩子遇到令他们生气或愤怒的事情时,我们可以按照如下三个步骤来处理:
1、 认可对方情绪 。
如「你看起来很生气」、「你好像真的生气了」……
2、 接纳对方情绪 。
如「生气是每一个人的权利,我也会有生气的时候」……
3、 给出可接受的解决方案 。
如「那你是想把你生气的事情画出来呢?还是想去走道上跳几下呢?……」
应用:「孩子生气了」
一天,孩子因为在学校里和同学闹别扭,他很生气。我注意到了他的情绪,开始只问了一句,「今天好像过得不开心?有什么事吗?」,他说,「没有,和平常一样」,说完就去做作业了。
我没有去追问,因为基于我对他的了解,追问也不会有什么结果的。我在等到一个机会。
等吃完饭,做完作业后,就我和他两个人在他的房间里时,机会来了,我开始试用「愤怒三部曲」:
我:「你从学校回来时,我注意到,你好像真的很生气。你知道的,生气只是一种情绪,而情绪是没有好坏的。我也在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也会生气,你说对吗?那你是想把让你生气的事情画出来呢,还是和爸爸聊一下呢?……」
他看了我一眼,迟疑了一下,过了一会儿了,说「我和谁谁绝交了!再不和他做朋友了!他竟然……」
而后,我又问,「那你现在说出来了,心里有没有好过一些?」。
……
可能在我们看来,那件事,真的「不足挂齿」,可是对孩子来说,与他最要好的朋友之间发生了矛盾,那可是天大的事。因此,如果孩子一开始不愿意说,也不用勉强,只要他对你打开了心扉,他会愿意向你诉说的。而「愤怒三部曲」则是拉近我们心里距离的很好的工具。
应用:「孩子睡不着」
其实,「愤怒三部曲」不是只能够用到孩子生气时,当孩子有其他情绪时也可以借用,也可以做到「温柔而坚定」。
孩子早已和我们分开睡,只是偶尔会希望能到我们房间睡一晚,而每当此时,我的做法是:
- 先帮他盖好被子,关好灯(其实是告诉他,到最后还是要在自己房间睡的)
- 第一句话「嗯,看样子,你好像心里在想什么,有些睡不着了,对吗?」。他总是会说,「是的,我睡不着,想到你们房间去」。
- 我不接他的话,「是的,每个人都会有偶尔睡不着的时候,我也一样,也有过睡不着的时候」
- 再接着,我会说,「遇到睡不着的时候,我们要怎样做呢?」(因为之前和他一起讨论过),我会对他一起说「闭上眼睛,放松,呼吸,手放松,脚也放松……」
通常这样一个流程走过一遍,他基本上就不会再吵着说要到我们房间去了。
一些注意的地方
应用的重点是「接纳孩子的情绪」
首先要接纳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先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孩子的事情,想想看,如果你是孩子,当你生气时,我这样说你会怎么想:
- 「不要生气啦,这么小的一点事」
对我们来说可能是小的事情,但对孩子来说,可能是再大不过的事……
- 「是不是你也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这是对孩子缺乏必要的信任,孩子可能还没有说什么原因,你已经「定性」好啦……
这样的话,很可能的结果是:孩子不愿意向你说明事情的原委,甚至更加气不过了,因为不仅原来的问题没有解决,现在又多了一个问题:与父母之间的沟通问题。
要「可接受」的方案
给出的方案,要是 「可接受」 。
首先对孩子来说,也是可以接受的,而这个方案最好事先就有所讨论,如制作「愤怒的选择轮」就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其次,对家长来说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孩子提出,「我很生气,所以我想不做作业,而去打游戏」,这估计是多数家长不能接受的。
方法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我们要注意方法的应用时间与场所,并不是所有的时间与场所都适合。即便时间与场所对了,效果也不是一定就能达到的,可是就算达不到,孩子一定会看到,哪怕他们不说。,最主要的是「用心与孩子沟通」,最后用《孩子,挑战》中一句话,来结束吧:
当我们和孩子说话的语气与和朋友说话的语气一样时,我们和孩子的沟通之门就敞开了!
题图摄影:Natalya Zaritskaya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