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暴力沟通分类,大概有这么几种:
首先,是“道德评判”:如果别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比如, 如果别人比我更关心细节,那他就是“有强迫症”,如果他还没有我关心细节,那他就是“粗心大意”,反正不和我一样的,就是错的。
还有另一种形式的道德评判,就是贴标签,比如直男癌,拜金女,渣男,剩女。
就这类词,这都是拿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评判别人,喜欢这么做的人,往往不懂得换位思考,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个体,反正总这么给别人贴标签的人。
还有一种暴力沟通,是“进行比较”:
“你看人家隔壁家的孩子,学习多用功啊!”;
比较本身,就是对沟通对象的一种贬低。
还有就是“强人所难”:比如父母吓唬孩子:“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你想一想,这种动不动就“撂狠话”的暴力沟通,会真的达到目的吗?
你会相信,跟人沟通也有“大力出奇迹”这一说吗?
这么说话,听的人要么反抗,要么就伤心透了,一句话不说。
总之这句话除了让你自己痛快了,没有其它任何好处。
可是,沟通在很多时候都还是为了解决问题,所以就有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提出的“非暴力沟通”的理念。
非暴力沟通,是用一种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的方式,来实现对话。
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情意相通,和谐相处”。
运用非暴力沟通,需要记住:
- 1、给出陈述,不做评论。只说事实,先别加自己的主观判断。
我们对别人的行为会直接的做出评论。
如,你怎么没有时间观念啊;你花钱怎么大手大脚啊。
这种行为很容易带上自己的情绪和评判标准,会让对方觉得在批评他,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非暴力沟通第一个步骤,就是观察,认真观察正在发生的客观事实,然后就事论事,只陈述事实,不发表评论。
如:不要说“你这个人就知道发脾气”,相反的说“你今天发了两次脾气了”。
类似的“你这周上班迟到了三次”。这些都是比较具体的观察和陈述。
- 2、表达感受,不加想法。区分感受和想法,尽量减少主观的揣测。
说到人的感觉,感受是客观的,想法是主观的。
如,我觉得你不在乎我,这是想法;你一整天没消息,我感到很孤单,这是感受。
区分感受和想法,才不会把莫须有的事强加到别人身上。
听别人解释之前,一上来就说一大堆自己的主观想法,批评,批判,再想听对方解释,人家往往没心情说了。
- 3、明确需求,不要含糊。你想要,你要说你想要,你不说清楚我怎么知道呢。
如果你想给对方提出点要求,要明确需求。
如,老公经常加班,很少时间在家,老婆可以这样提要求:
“我希望你每周至少有两个晚上在家吃饭”,“你能否每周至少三天辅导孩子功课”等。
用具体的描述提要求,不要去说那些抽象的。
一句话理解非暴力沟通: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假设你的同事经常聚餐不叫着你,你很委屈,想想看,该怎样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跟他们聊聊呢?
原文摘自音频app有书共读-《老路:用得上的商学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