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词集 | 朱敦儒《减字木兰花》

闲人行李。羽扇芒鞋尘世外。

一叠溪山。也解分风送客帆。

时平易醉。无复惊心并溅泪。

长揖忘言。回棹桃花插满船。

一个闲人,出门亦无繁杂。一把“羽扇”,一双“芒鞋”,悠然自在,忽而已行至尘世之外。

在这一片有山有水的地方,为客人送行。用“叠”字写山峰连绵,远近错落。更写山溪潺湲,曲折蜿蜒。山叠山,溪又叠山,溪山复溪山,故“一叠溪山”四个字,极形象,又极富天然韵味。配合了前句的“尘世外”,让眼前的场景十分空阔清朗。

第一段前面几句都是记叙,最后一段则叙中夹议。叙的是风,指客人所乘坐的船能得风力所助、起帆远航。议的还是风,他说这风啊,原来是山把那边吹来的风分了一点出来,以助客帆一力。

“解”,当作“理解”之意,善解人意之解。连山亦能解你我送别之情。原先的“尘世外”充满寂静默然,而当人感觉到山亦有情的时候,这寂寂无言中,便感染了人的情绪。

第二段中,“时平”二字,从文字上来看,可指天下太平盛世,或许也是自己的平安日子。时日安宁,便没有什么需要“惊心”或“溅泪”的事情了(出自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如此理解固然不影响对词作的欣赏。但假如多了解一分这个词的写作背景,我们对这一句的感受恐怕会变样。

朱敦儒一生淡泊自由,无意为官,中年时方萌生一些经世致用之志,意欲报效国家,收复失地。身为“主战派”,在南宋初那样一个苟且偷生的环境下,他的志气不得抒发,整个人只有更消沉。

《宋史》里说,他一生“志行高洁,虽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临到老来却又和秦桧扯上了瓜葛。一段只十几天的为官经历,成了他一生的污点。有人便说他先前是故作清高沽名钓誉云云。彼时他的心情可想而知。

这一系列共17首的《减字木兰花》,作于朱敦儒晚年。其时他经历了众多曲折,遂进入了比从前更隐逸的状态,对人生也更看透。

此刻再回来读这一句“时平易醉。无复惊心并溅泪”,是否能从“时平易醉”里嗅出他的心灰意冷?国家无需自己出劳出力,君臣同守江南一隅,“直把杭州作汴州”。既谓之“太平盛世”,那便不醉不归吧。

国破山河远,然心已死,泪已干。他复又沉浸在山水隐逸的生活里,埋头不问世事。只这句“无复惊心并溅泪”,是心头隐隐的疤。

我很喜欢最后一句,“长揖忘言。回棹桃花插满船。”和朋友作揖告别,忘了要说的话,只静默地把对方送走。独自一人支桨归去时,船上已落满桃花。

什么都没说,又有千言万语。清淡、悠远,不喜不悲。是喧嚣后的沉默,激烈后的寂静。叫人沉思。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具体是哪一年的哪一天,我真的想不起来了。应该是清明前吧。那一天,天空是否蔚蓝?是春光乍泄,还是春寒料峭?哦,我也...
    扬州蔚蓝阅读 2,784评论 3 4
  • 明天 我将踏上新的战场 我的刀枪不锋利 我的意志不坚强 可我 没有选择 我必须奔赴战场 我为自己添置了新军装 我要...
    澹云倾月阅读 1,560评论 0 3
  • 他是一个男孩子,比我老一点。有时觉得他长得显老,有时又觉得他很可爱。我有时会把他当小孩子看,他有一颗很稚嫩的心。 ...
    长亭微雨阅读 1,527评论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