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本科和研究生阶段,都上过SPSS的课,本科一开始学的是SAS,大四考研阶段去旁听了一位学校很有名的数学老师给研究生开的SPSS课。去听这个课,并不是因为当时的研究用得上SPSS,而是因为考研用得上。这样想来还蛮应试的。巧的是,这位老师的本科跟我后来读的大学是同一所,所以也借着这样的机会算跟他有一些交情(只是我太不擅长处理这些人际关系了,读研以后就很少联系了)。
研究生阶段,跟小伙伴搞过一个量化研究为主的课题,自己的毕业论文虽然以质性分析为主,里面也得用统计软件做些数据处理(当然都很简单)。不过数据处理的部分,我始终没有花太多精力。课题是由小伙伴来处理数据,我写文本,毕业论文的主要用到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主要借鉴了一个老师手把手操作的PPT。当然因为那个阶段看了一些量化研究的论文,尤其是小伙伴里有好多做量化的,我就成了那种知道有哪些分析数据的方法,但依然不会处理数据的人。
毕业以后,按说我的工作有一部分内容是做科研,我应该对处理数据更有经验才对。但,种种原因让我没能做到。首先,当时认识了一个科研很牛的人物,那人一不小心还成了男朋友。可能这个身份让我对自己的科研有了不切实际的幻想,想着大不了需要的时候可以求助。这让我几乎放弃了这个领域的个人成长。另外一方面,当时的工作团队里,确实没有做实验或者收数据做分析的氛围。想起今天上午听的一集BYM,何峰讲到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自己就有更大的可能变成什么样的人。如果环境中都是成功人士,你自己成功的概率也更大一些。确实如此。如果我周围都是心理学领域的科研大牛,想必我能有更多的途径去习得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也会对科研更有热情。这种环境对我们的再造,有时候是很难用理智去判断的。
而我现在的环境似乎有一些割裂。我周围有对心理学,尤其是心理咨询很感兴趣的人,但他们偏向于实践。同时我有周围有科研很厉害的人,但他们都是计算机领域的学院老师(跟我的领域离得比较远)。因为我想做的是两者结合,这样的人在这两个群体里都很难找到,至少离我很远。目前能想到的就一个海洋大学的心理老师、一个异国他乡留学的朋友、一个国内读博的朋友了。当然这也给我一丝希望,说明我的环境里还是可以通过他们来增加这些存在的,一种办法是自己也去留学或者在国内深造,一种办法是通过继续自学,寻找这个领域的好文章,摸索这个领域的研究方法,多写这个领域的文章,多参加这个领域的会议,来一点点精进。
这几天在尝试一篇论文写作,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借鉴别人问卷调查的办法。然后自己也编写了问卷并通过问卷星把问卷发了出去。通过红包奖励、自己找人给我发链接,前后收集到了360份问卷。然后问题来了:我还没有学会怎么做数据分析,SPSS已经很生疏了,需要回炉重造。
我决定减少自己的焦虑,那么还是继续行动吧。R语言、元分析、Pathon这些,虽然都很高大上,但我暂时用不到。所以就先不研究了。从最实用的(可能也是比较笨拙和落伍的)SPSS入手。下午我给自己在网易云课堂上报了一门SPSS的课,打算接下来一周就把这个课给学了。然后利用手上的数据进行分析,看看结果。
这篇文章既是一篇回顾,也是一篇自己对自己的承诺。
等到SPSS学完,数据跑完,要把第一篇论文给写出来。
还记得吗?当初的计划是11月10号就要写完第一篇的,但因为把文章变成了量化研究形式的,我可以允许自己晚一点再交第一篇的初稿。
计划调整为:2018年11月18号之前学完SPSS,2018年11月25前完成初稿,并投出去。
加油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