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新加坡也快半年了,每次出门,最担心的便是与别人交谈,若是有人看着我的眼睛朝我走来,我便更不自在。不为别的,实在是英文不好,一是无法与人流畅的交流,二又怕他人的嘲笑--其实我内心是明白,他们是不会笑我的,这总觉得没有底气。话说回来,知道老婆有出国工作的机会,业已是前年的事了。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断断续续的背单词,读英语。不仅如此,我还从网上搜罗了一众课程,时有时无的听上一节,有时感到时间紧迫,还会集中一段时间抓紧学习英语。按理说,早都该流畅自如了。
不久前船长的直播中,老生常谈到,“朋友圈里经常会有人打卡英语单词,这么简单的语言,学几个星期,几个月就通透了,怎么还有人锲而不舍的几年了还在打卡单词。我的表弟,朋友圈里都已经开始学习希伯来文了,我是愿意与这样的人交朋友的。”,幸好是隔着屏幕,私以为船长是看不到我的。但我脸上早已红一阵,白一阵,被船长点名的感觉是不好受的。说起船长,我加入孤阅也四五年了。深知自己学习效率低下,起初听到白老师的Porta小课,确如暴风海洋中遇到小岛,迷雾森林中看到启明星。孤阅对我的改变是巨大的,我开始运用问题意识于阅读中,开始以不同的视角看历史看文化,开始以批判的思维面对命题。然而正如英语一样,4年时间,燎原学院办了一届又一届,送走一批又一批学员,我竟连课程的五分之一都没有学完。
英语也好,燎原学院也罢。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是一方面,克服自身的惰性跳出舒适圈又是另一方面。比如我时常在听课的时候,想着其他事,有时去倒杯水,有时去上厕所,有时又一边听课,一边刷着新闻。可是,我明明知道,我是应该打开番茄钟,定25分钟时间,全神贯注的利用问题意识去学的呀。然,就算我认真学了25分钟,中途5分钟的放松时间,我便可能彻底放松了30分钟。“道理我都懂,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想想看,我真的想这样下去吗?悄悄的来,轻轻的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如果是这样,我为什么还要不断的学英语?为什么从11月鹿飞发起的燎原学习任务,我能不断的坚持到现在?为什么我这几天在不断的看写作书籍,提高自己的文笔?是的,因为雁过留痕,水过留声,我不愿意脑袋空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世界还有那么多美好值得探索的事物,世界还有那么多受苦受难的众生。史铁生在《扶轮问路》中说,“此一处陌生的地方,不过是心魂之旅中的一处景观、一次际遇,未来的路途一样还是无限之问”,这“无限之问”,究其还是对世界的好奇心。
蓦地,又想起自己前段时间,刚学习完燎原的批判性思维,便有个冲动的想法。我找来几个版本的《本草纲目》,又翻到两本关于中医的学校教材。阅读几页后,我尽幻想起自己写10万字的批驳关于“中医不是科学”的论文来。因文笔不佳,于是乎,又赶紧学习如何写作!这难道不是对世界的好奇吗?接着在跟学《西方文明简史》的过程中,我又尤为关心起中国的历史文化来。通过船长给出的历史角度,加上零散的听了一些王东岳关于传统文化的讲座,我便尤为的痴迷于从关怀人本身的角度,去理解中国历史,我又想研究后,去写文章了。这不是对世界的好奇吗?
“道理都懂,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不就是因为动力不足吗? 但对于世界的好奇,对于人的关怀,对于家庭,家人的关心。每每想到这些的时候,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打起12分精神,去望向更大的世界呢?关掉自我感动学习下,滑动视频的手机。打开番茄钟,专注当下是我目前提高效率最重要的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