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到弟媳的爸爸去世的消息,事情来的太突然,都无法相信,而在一周前弟弟他们的小宝才刚刚出生,弟媳因剖腹产还没出院,一家人还沉浸在二宝到来的喜悦里就传开了如此的噩耗,令人非常感慨。“子欲养而亲不待”恐怕是世间最大的遗憾和悲哀了。震撼之余,倍感珍惜与感激。真的要善待身边的每个人,老公,孩子,父母,兄弟姊妹,这些最亲的人,我们常常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忽略了他们带给我们的安心与满足,我们常常习惯用言语去伤害他们而不自知。世事无常,唯有珍惜。
非常感谢爱华为大家提供的家庭教育交流的社群,每次点击进去都能有所收获。昨天看了群里大家的讨论,反思自己,真的有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首先,无意识中给了孩子太多限制,因为冬天怕弄脏衣服不让她自己吃饭,喝汤,洗脸洗手等等,另一方面原因也是对孩子的能力没有信心,总觉得她不会,没有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妈妈的对策是,只要不是涉及到安全问题尽量让孩子去尝试和体验,这个过程中妈妈只需要去观察和必要的协助。其次,妈妈的情绪还需要控制,比如前天晚上大宝将她的小扫把放在嘴里吃,妈妈情急之下抱着弟弟一上去就黑着脸吓唬她要打她并试图用脚(因为抱着弟弟腾不出手)打掉她手中的扫把。之后妈妈反思自己的做法,完全是出于本能而非智慧,也仔细思考怎样做会处理的更好,比如让孩子换一种玩法,或者去做其他的事情,总之对孩子咆哮威胁是最低级的办法了。也从群里学到,将我们常常脱口而出的“不要做什么”换成“可以做什么”,一方面避免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另一方面也是教给孩子正确的方向,还有将“你”换成“咱们”等。借用最近听的罗静老师的书名《教育总会有办法》,孩子表现不够好,一定是妈妈没有找到最好的方法。妈妈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反思,还有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实践。同时妈妈也在思考和学习如何给孩子制定规则和进行情商教育,这是妈妈从最近总结的对于孩子非常重要的两点,打算重新看《养育的选择》中相关章节。孩子渐渐长大,开始需要规则的约束,规则会让孩子知道行为的边界,也会更快乐。同时也要开始学会认识、控制及疏导自己的情绪。妈妈发现,每当檬檬摔倒,如果让她说出在哪里摔倒了以及哪里摔疼了,她就能很快从情绪中走出来。所以让孩子学会表达非常重要。妈妈也在学着去理解孩子,分析孩子情绪背后的真正需求,同理、共情。这对于情商低的妈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妈妈也付费去学习情商课,孩子的成长就是妈妈的二次成长。
孩子最近爱看的是《烦人的兔子》和百看不厌的《情境小百科》。最爱模仿大熊看望远镜以及和小兔子们一起做蜂蜜蛋糕时大熊无奈的样子,虽然孩子现在还不能理解书中的那些美好的事物,但是能让她感觉到快乐和喜爱就很好了,其他的只需要交给时间。最近也从《情境百科》中学会了很多词,每天都会有新的词语蹦出来,相信只要不断的语言输入,厚积薄发只是迟早的事情。
经过妈妈一段时间的调整对策,姐弟俩抢玩具的状态好了很多,现在只要妈妈把弟弟放在餐椅上或者垫子上玩,姐姐就会主动去给弟弟找来各种玩具,如果弟弟去抢姐姐正在看的书,姐姐也会试着用其他书或者玩具来转移弟弟的注意力。这是非常大的进步。还需要妈妈的不断引导和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