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习近平
党是启明之光,我们都是追光者。2018年夏天的全校期末庆典上,共产党员教师、义教人、我的学生孙云斐以一首独唱《追光者》向我“表白”,使我泪流满面,感慨万千。教育是一束光,也是师生双向奔赴的追光之旅。
向光而来
上初二那年,她因为喜欢教英语的张新云老师而立志也成为那样的教育者;从教第16年,她因为聆听了郑朝晖老师的讲座而向往江浙沪的教育;走过小学语文8年、初中英语12年、校长12年的经历后,她终于结缘于心目中的教育高地,向光而来,加入无锡经开区教育大家庭。
迎光而起
早晨,第一缕阳光洒在她的脸上,也洒在东绛实验学校孩子们的身上,她和孩子们用温暖的问候,开启崭新的黎明。一开始,主动和她打招呼的孩子并不多,她尽可能对每一个孩子问候“早上好”“你好”,尽可能和每一个孩子眼神交流,口罩挡不住“迪香式微笑”的接纳、真诚与热情。偶尔,她会叫出孩子的名字,也会和孩子“Give me five”,还会抓拍几个镜头。没过几天,主动问候她的孩子越来越多,孩子们的问候语也五花八门,不过都是她在升旗仪式上解释并“授权”过的称呼。“王老师好!”“王书记好!”“校长好!”“王同学好!”她都照单全收,同频回应。看着孩子们雀跃着进入校园,她心满意足,一日之间在于晨,她知道早上高昂的情绪状态对一天的学习有多重要。偶遇状态不佳的孩子,她会凑上去,伸手在孩子眼前晃,倒退着追着“套近乎”。她还发现了一个秘密,有特殊情况或无精打采的孩子,一般会踩着点来,或者迟到,她会等上课铃响后才离开,以便第一时间和家长沟通,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在校园里巡视,不管走到哪里,都有孩子凑上来主动打招呼。师生在那一刻同频共振,生命在那一瞬焕发光彩。
追光而行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做个游戏吧!”这是她上课常用的开场白,孩子们也最喜欢上这样的课。她根据班级学生特点,把心理团辅活动和思政课结合起来上,把沉浸式体验式活动融入到日常教学中,用“走线”“自我介绍”“画出我的梦想”“我的发明创造”“征集签名”“积极矿井”“角色扮演”等活动代替说教,引导孩子们学会合作、互相成就,在体验和互动中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接纳、自我建构和自我绽放,从而润物无声地开发学生的内驱力。东绛实验学校的办学理念“让每个孩子得到最适合的发展”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个个实实在在、充满智慧的行动。换一种课堂行动方式,引领孩子们共创积极场域,让每个生命在课堂上发光,便使“要我学”为“我要学”成为可能。
沐光而舞
【小豆包】那是新生刚入学不久的一天早晨,上课铃已经响起,她看到一个一年级的小豆包在大门口落泪,孤单无助,任凭爷爷在门外催促,小豆包好像怎么都迈不开腿。当时,她和小豆包一样,刚入职第二天,对这所学校还很陌生,也不认识年级组长和班主任,更不知道“工作流程”,不过她最看重的是怎么快速帮助小豆包尽快勇敢地进校。她蹲下身子,为小豆包擦眼泪,询问她的班级和老师,用自己的方式,联系到了班主任。目送着小豆包被老师牵手进校,她转过头来,和小豆包的爷爷进行了一番深谈。爷爷是一名退休教师,沟通很顺畅,小豆包很快度过了适应期。
【小男孩】在一次青年教师会议上,有个小男孩的名字被班主任提及,她询问、核对名字,知道就是上次公开课上她关注到的那个孩子。她记得那个小男孩说话声音很小,怯生生的,身体硬邦邦的。有一天巡视的时候,她特意走到小男孩身边,本想“套近乎”,却吃了“闭门羹”,“走开,别烦我!”是她听到的回应。她先是一愣,然后释然一笑,“听话”地走开了。后来,每天早晨在大门口看到小男孩,她都会叫着他的名字,跟他说早上好。起初,小男孩并不回应,或者回应声被人潮淹没。后来,她发现小男孩进了校门后并没有径直往前,而是看向她,默默地停顿两秒钟,她很欣喜,知道小男孩内心的“壳”开始一点点变软。
【小精灵】一次偶然的巡视,她认识了那个穿着紫色毛衣的小精灵,小精灵也和她分享了很多秘密。她送给小精灵粉和绿两色便利贴,告诉小精灵可以通过“暗语”传递信息,随时进入办公室,把心情用便利贴的颜色“说”出来,放在她俩约定的位置:开心时,用粉色贴纸;难过时,用绿色。如果碰巧在办公室相遇,她们会聊一会;如果她在忙,她会根据便利贴的“信号”去找小精灵。半年过去了,小精灵的声音越来越响亮了,笑容越来越灿烂了。
【机灵鬼】在沙盘游戏室,那个机灵鬼把各种设备和玩具玩出了新花样和新高度。看着他慢慢放松下来,她请机灵鬼任意选出两个沙具,分别代表他们俩。不一会儿,一个黄色的皮卡丘出现在她面前,她开心地笑了,因为那是令人舒心的暖色调。不过,她还是追问了一句,为什么是皮卡丘,她请机灵鬼说说皮卡丘和她有什么共同点。“你们都会发光!”听到机灵鬼的回答,她瞬间石化,继而内心暖流涌动,仔细审视皮卡丘,当小沙具闪闪发光的那一刻,她的心,也被温暖、照亮。
在阳光下,与孩子们一起舞蹈;在校园里,和孩子们一起发光,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幸福的事吗?
汇光致远
著名校长、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沈茂德说,每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教育学者、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说,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星。教育人的责任担当,就是挖掘金矿,就是擦亮星星,就是和孩子们一起发光。往后余生,她愿意发现儿童,汇光致远,点亮自己,照亮他人。